那天,我正翻开课本——第四课《索溪峪的“野”》,准备备课。年级组的一位老师一边翻教师用书,一边说:“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在客观上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为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也为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听了她的话,我想:她说的完全正确。这第四课不又是略读课文吗,我何不又进行一下新的尝试,尽可能多的发挥略读课文教学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个性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呢?
这一课,作者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变野等四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美丽的自然风光。我在带学生初读完课文,了解课文脉络以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代表课文四部分的图片分别置于教室的四个方位,然后说:“同学们现在可以自由下位,你喜欢课文的那个部分你就坐到代表那部分的图片旁边去,喜欢同一部分的同学在一起说说为什么你们都喜欢这部分。比比看,哪部分同学的理由最充分。”我的话刚落音,教室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很快坐到新的座位上,各抒己见。之后的反馈环节更是一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激烈场面。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各部分的同学分工合作,采用各种方式来展示你喜欢的那一部分,如,读、画、展示搜集的资料等等都可以。为的是进一步体会索溪峪的野,进一步发挥合作的作用。这个任务一下达,小组内又马上分好工,开始准备,大组合作下很自然地产生了小组合作。擅长朗诵的同学组成的小组,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擅长画画的小组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画展示出来;搜集了资料的那些小组则整理着各种文字、图片资料;还有的小组则对课文用到的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这一轮的反馈,场面更热烈。课堂上同学们的“野”把索溪峪的“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十分钟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非常高,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地调动,但是,教学任务没有在这四十分钟内完成。略读课文的学习一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仅我,我们年级的其他老师也这样。“长篇幅的略读课文如何在一节课内来完成?”是我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我们还得多探索、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