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来自何处?

综合知识

观音来自何处?

观音来自何处?

观音来自何处,有数种说法。

其一,观音为阿弥陀佛之子。县无仟《悲华经》云: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刚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王名无译念主四天下,时空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千子,长名不眗……时大子不眗自佛言:"世尊,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无上菩提,愿我行菩提亡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天耳所闻,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时宝藏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在这里,观音为"善男子",其父无诤念在此之前已被授记为西方安乐世界无量寿佛,按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其二,观音为莲花所化生。据 《铸鼎余闻》卷4引称昙谟竭译 《观世音得大势受记经》称: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得大势。

这里说莲花化生出观音及大势至。

其三,观音由人转化而来。日本有这样一个具民间色彩的传说:

早离和即离,是一对小兄弟,父母死后,被恶人扔到一个荒岛上,行将饿死,弟弟即离口发怨言。早离说:我们被人欺骗,是可悲的,对饥饿、疲累的痛苦,也深深领受了。有过这样痛苦的体验,我们就会懂得这样的道理,如果能再次生活在世上,一定要援救同样不幸的人们。兄弟二人心怀此念,平静死去,终于成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

其四,婆罗门教认为观音是神马驹。

古代印度信奉的婆罗门教约成教于公元前7世纪,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仰多神。前6至前5世纪,因佛教和音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婆罗门教里的观世音并不是人,而是孪生的马驹――双马童神。印度古代婆罗门教视双马童神为善神,神力很大,可使盲人复明、公牛产乳、朽木开花、不育女子生子。释迎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把这位善神纳人自己的体系,成为马头观音或马头明王,以马置于头,故名为观世音的自性身。《大日经疏》卷5云:"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花部愤怒持明王也。"后把观音人格化,变为一勇猛丈夫的形象。《华严经二十七参章》谓善财童子 "见夫岸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之丈夫,即慈悲之圣者,无尽智炬,作暗夜之光明,一切法云,覆福芽之增长",此谓观音。

关于观音的来历,有种种说法。《红楼梦》第五十回,李纨出了个谜面是:"观音未有家世传,打《四书》中一句"。最后让聪颖的林熏玉猜到了,谜底是 "虽善无征",观世音的来历、生平不可稽考。

为什么印度来的观音大都显男相,是一个猛丈夫的形象呢?这与印度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知道古代印度实行极不平等的种性制度,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等。妇女的地位与首陀罗的地位是一样的,是最为低贱的一类公民。在古代印度宗教活动是权利和地位的显现,她们没有参加任何宗教活动的权利和祭祖的权利,在家庭中只是男人的附庸。《摩奴法典》说:"诱使男人堕落是女人的天性。"她们认为妇女是不洁的,把一切倒运的果报都推给妇女。在这种不合理的规定下,女人的命运是非常凄惨的,如果没有昂贵的财产给夫家财礼,毕生都要受丈夫的折磨甚至可能被夫家打死、烧死。即使有了彩礼,妇女的终生命运也掌握在丈夫手里。美国宗教学者邓尼丝·凯莫迪博士在她所著的《妇女与世界宗教》一书中谈到:

在古典印度宗教中,最能简单明了地标明妇女地位的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共同的观念:无论妇女的种性如何,她们都永远不能获得解脱,除非她来世再生为男人。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认为,在此世的轮回中,妇女是无权获得解脱的,渴望解脱而不能解脱,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佛教提出了两个教义,一为众生平等说,一为业力轮回说。前者宣传了众生佛性的平等,后者强调因果命运完全掌握在个人手里。这样的教义虽然利于妇女地位的改善,但是传统对妇女鄙视的观念像一条潜流存在着,所以印度的观音终显男相。

那么中国的观音呢,且读下文。

观音在佛教中居于何位?观音的位置是 "菩萨",菩萨是佛教的高级职称。对菩萨的含义,《翻译名义集》卷 131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埋"。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人佛道,名菩提萨。"引智释:"用诸佛道,死就众生故,名菩提释:"用诸佛道,死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所以菩萨的职责就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菩萨旧译多种:开士、始士、高士、大士、圣士、超士、力士、无双等。观音菩萨又称"观音大士"、"观音圣士"等。

菩萨虽为高称,但仅高于罗汉,却次于佛,在大乘佛教中,为第二等果位。菩萨的职责就是帮助佛,用佛教的宗旨和教义,救度在水深火热中啼饥号寒的芸芸众生。菩萨必须修行,以达到佛的地位。《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菩萨品》说:"菩提不生,萨埵非有,萨埵者,她施之意,言以善施为事"。观音一直处于菩萨的地位,没有成佛。

走进阿弥陀佛为主的殿堂里,可以看到他的身旁立着两尊菩萨。左边为观世音,右边为大势至。《大阿弥陀经·光明大小分》云:阿弥陀佛有二菩萨,皆为第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常在佛侧,常住他方。《观音授记经》云:"尔时观世音及大势至白佛言,我等欲诣婆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复告:四十亿菩萨眷属,共往听法,以神通力,化作四十亿庄严法台,纵广十二由旬。"观音和大势至是阿弥陀佛的"胁侍"。

在大乘佛教里,与观音同处于菩萨地位的还有二位,即文殊和普贤。与观音菩萨一样,文殊和普贤也是 "虽善无征。"的《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皆称:

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本名无诤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眗,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

按《悲华经》的说法,这几位菩萨都是亲兄弟了。不过这只是诸说法中的一种。在佛教圣殿大雄宝殿的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这三位菩萨虽都胁侍佛租,但又各有神通。《心经》云:普贤表行、文殊表智、观音表悲,三法属于一人,具足周偏,名毗卢遮那,无十回向,无有菩萨得成佛道。"随着佛教的民间化、世俗化,中国的信徒们从中选出了三位最著名者,即普贤、文殊和观音。在佛教里,这三位菩萨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中国百姓却把她们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认为她们是三姐妹,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姐妹比赛神力为民造福的故事。

把印度传来的菩萨排列成血缘关系,这是中国人亲密血缘关系的反映。在佛经里,原本文殊骑白象,因为中国有观音与文殊等为三姊妹的传说,所以观音也骑白象了。以观音与白象为主题的画,观音造型优美典雅,衣带柳枝,雕琢轻巧流动。大象以象牙为贵,只有一对外露,从无一象六牙之说。佛教传人中土后,《因果经》中则称释迎佛出生时: "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终妙香……"。

中国百姓又从众菩萨中请出一位,即地藏菩萨,《地藏十轮经》称其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地藏菩萨称:"大愿地藏",与观音的 "大悲"相媲美。所骑的动物,与自然界的动物不同,在佛教里都各有说法,表示菩萨的威灵。根据善男信女的心愿,四大菩萨在中国本土各有驻地,这就是著名的四大佛山。

《普陀山志》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佛道场,日地、火、水、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

把四大佛山视为佛教的四界,即地、水、火、风四种构成色法(物质现象)的基本原素虽是一种假说,但具有象征意义。里面包含着深刻的佛教哲学。

在汉民族信仰的鬼神世界里,"胁侍"阿弥陀佛的观音与大势至一起被尊为 "西方三圣",因为他们属于西方极乐世界。《消伏毒害咒经》云:"佛言,去此不远,正立西方,有佛名无量寿(即阿弥陀佛),菩萨名观世音、大势至、恒以大悲救济苦厄。"观音所居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人间绝无、神间仅有的绝好去处: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周阶道金银琉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玻璃砗磲(音车渠)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自色自光,微妙香洁……

佛在布怛洛迦山,观自在宫殿,其地有无量宝树,周匝庄严。《不空绢索经》

这里没有物质匮乏之苫,没有生老病死之忧,没有患得患失之思,没有劳苦奔波之险。人们信仰的观世音真格存在,就在那离人间似远又近的彼方乐土,观音菩萨在大放光明。《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

一时佛在补落迦山上,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与无量数菩萨,无量大声闻,无量天龙八部神等,皆来集会。时观世音菩萨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刹土,皆作金色日月之光,皆悉不现……

佛学是以真如白性的本体功能解释人体的。在佛教里,有观世音解所有身根的说法。佛教认为:因为人们有接触与分开两种感受作用,人们在其中发生感觉的反映,吸收冷热等各种现象,因而称之为知觉的性能。这个知觉的作用既不从接触与分开的感觉而来,也不从你合意不合才有。既不是由身体而生,也不是自虚空所出。所以当身体感觉外界冷热等的"身人",都是时间空间里的虚妄暂有现象,既不属于因缘所生,也不是自然界的性能,这是真如自性的本体功能。佛教的哲学是建立在心灵基础上的,而心灵不是实体,而是 "本真"状态及其活动。在这一点上,不同于西方的宗教哲学。

与西方文明不同,东方文明的智慧着重于超感觉的某想,人以自己的想象创造了神,而神以无限魅力吸引着人。当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欲望、假想、瞑想、经验投射到神的形象上时,在荧屏上会出现奇特的想象,正基于这点,人们给观音以无数倍的 "超人"的力量。

查看更多
【观音来自何处?】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1724/
综合知识推荐
热门综合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