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29
《一夜的工作》两位执教老师在课即将结束时,都出示乐一个小资料。
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至27日
下午3时起床
下午4时与尼雷尔会谈
晚7时陪餐
晚10时政治局会议
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
晨7时办公
中午12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2时休息
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个班的孩子是这样说的:
A、周总理时间安排得好,很充实。
B、周总理时间安排有条理。
C、周总理工作的时间超过睡觉的时间。
另一个班的孩子是这样说的:
A、周总理一天的工作时间完全倒过来了呀,这样会把身体累垮的。
B、周总理的会议特别多,凌晨一点了还在工作,总理,您吃得消吗?早点休息吧。
C、周总理非常辛苦,二十三个小时工作,一小时休息,破坏了人体的生物钟,身体健康会下降的呀。
D、周总理是1976年逝世的,这时,他已经身患癌症,这样下去,身体日益变弱,总理是为了我们国家这样辛劳工作的呀。您放下手中的笔,休息一下,喝杯茶吧。
看得出来,第一个班的孩子非常理性,人在文外,只从表面的时间看看到安排合理,而没有通过这些材料走近周总理,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第二个班的孩子则融进了自己的情感,通过这个资料,不仅对总理工作劳苦,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心灵上受到一些触动,总理的形象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能从心底发出对总理关切的话语。
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学生的感受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这与教师在课堂上情感的调动密切相关。第一位教师上课感觉她本人没有投入,没有走进文本,被文本打动,带着孩子们理性地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周总理工作认真写具体的呢?”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情感都游离于课文之外,只是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而语文课堂的生命——情感没有调动起来,学生没有与文本进行真正的沟通交流。第二位老师则用教师的真情投入感染着学生,用教师动情真挚的语言影响着学生,师和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理解课文,更主要的是从平凡的语言,朴实的叙述中感受作者那份浓浓的情,激发自己心中的情,与文本的情交融,相通。请看教师的课堂语言举例:A:仔细读课文,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出来,做上批注;B:作者亲眼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内心十分激动,有千言万语想倾诉,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心情感的;C:谁不为有这样的总理感到自豪与幸福呢?这只是周总理普普通通的一夜工作的写照,也是周总理为中华民族夜以继日工作的写照。D:是的,正是这样不辞劳苦,夜以继日的工作,1976年,周总理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不怕劳苦的精神,生活简朴的作风,永远刻在我们心中,站在长江之滨,高山之巅,撒下周总理骨灰的地方,你想说什么?
教师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并将这种情感价值取向升华为感受周总理伟大的人格,学习做人的道理。
从这两个例子看出语文课堂情感的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是作者饱蘸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创作而成,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对文中情和意的理解感染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影响与传递。教师必须首先体会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学中以情激情,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拨动她们的心弦,让情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