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的。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2.文章的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3分)
13.本文多处使用了举例论证,请你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 “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想做哪种人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1.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12.举苏格拉底的例子,吸引读者兴趣,引出文章的论题,并作为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
13.例1:韩信年轻的时候,面对他人的羞辱,忍住了屈辱,从他人的胯下钻过去。正式这种低下头的态度,让他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
例2: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正式这种低下头的态度,最终东山再起,打败了吴国。
14.赞同经常低头的人,理由合理即可。
赞同经常仰头的人,理由合理即可。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