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

课后练习

第一单元A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绥靖()()歼灭()寒噤()瓦砾()

地窖()荒谬()侥幸()掠夺()

2.填空。(5分)

①本单元的两则新闻的作者是。一篇新闻,一般包括、和

三个部分,有的还有和。

②《芦花荡》的作者是,原名,他被文艺界称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③《蜡烛》的作者是(国家)作家。本文是由翻译的。

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人,代表作有《》《》《》等。

⑤《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作者是。

3.将下列文句补充完整。(4分)

①一夫当关,。

②天时不如地利,。

③用兵之道,,;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5分)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

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二、现代文阅读(52分)

(一)(21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画线部分被称为,它交待了、发电地点和等三个要点。其作用是:表明材料,报道及时。(4分)

6.用“‖”将文章分为两层,并说明理由。(3分)

[4]

[5]

[6]

[7]

7.比较下边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明理由。(3分)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8.写三路军的进军情况,分别用“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试比较其中“渡至”、“占领”、“控制”三个词语的区别。(3分)

9.文中加点的“南京”一词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10.文中两次提到“至发电时止”的作用是什么?(2分)

11.请用波浪线标出文中议论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12.文中提到国民党官兵“都很泄气”,其表现有二种,各是什么?(2分)

13.文中所提到的“预定计划”包括哪些内容?(2分)

(二)(14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4]

[5]

[6]

[7]

14.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15.简析文段的记叙要素。(6分)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6.老头子为什么“转了个圆圈,又回去了”?(2分)

17.句中“张皇失措”的意思是。(2分)

18.用“”标出选选段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的句子。(2分)

(三)(10分)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

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竞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了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中,作为挡风的屏障。布置好了,她站起身来,仍旧慢慢地穿过方场,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1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3分)

20.这里的“黑色的大围巾”有何特殊意味?(3分)

21.试揣摩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4分)

(四)(8分)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

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2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3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感情。(2分)

24.结尾一句的表达作用是。(3分)

三、写作(30分)

25.以“幸福,让战争走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材料丰富,不少于500字。

第一单元A卷

一、1.略2.①毛泽东;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孙犁;孙树勋;荷花淀③前苏联;西蒙诺夫;茅盾④雨果;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⑤聂华苓3.①万夫莫开;②地利不如人和;③攻心为上,攻城为下;④不破楼兰终不还4.①拟人;夸张;②比喻;③设问;④反语

二、(一)5.电头;发电单位;时间;来源真实6.标在第2句后;理由:第一层是导语,第二层是主体7.②好,句①只是一般的陈述,而句②中“突破”表现了经过战争所取得的进展8.“渡至”:交待进军方式,有到达之意,但没有占领。“占领”指解放该地区。“控制”掌握了主要目标9.借代10.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同时体现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11.议论:“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12.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3.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4]

[5]

[6]

[7]

(二)14.老头子为了给女孩子报仇,设计诱杀鬼子15.时间:第二天中午;地点:苇塘;人物:老头子;起因:老头子给女孩子报仇;经过:老头子设计诱杀鬼子;结果:老头子痛打鬼子,为女孩子报仇16.诱敌上钩17.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1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三)19.表明蜡烛是老妇人的心爱之物,突出她对战士的爱。20.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显得庄严肃穆。21.对烈士的哀痛,对敌人的仇恨。

(四)22.政府是侵略者,而人民是友好的23.同情和忏悔24.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三、25.略

第一单元B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锐不可挡B.千载万世C.奋不顾身D.大相径庭

2.为下面这则新闻添上适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5分)

新华社仁川4月27日电今天在仁川举行的中韩足球热身赛是中国队进行的第一场世界杯热身赛。上半场,双方踢得势均力敌。中国队前锋宿茂臻曾两次头槌攻门,很有威胁,但都被韩国队的门将扑出。韩国队同样有几次极具威力的射门,但也没有得分。双方以0:0结束上半场的比赛。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双方在全场可以换8名队员。易地再战后,双方都替换了几名队员。在上半场表现活跃的宿茂臻被张玉宁换下,其后,范志毅也下场休息。韩国队也换上了李天秀等队员。与上半场一样,双方互有攻防,并有几次有威胁的射门,但都是功亏一篑,最终双方以0:0打平。

标题:

3.你还知道本单元几位作者的什么作品(课文除外)?请选择一位作者,写出其作品的题目或作品中的名句。(4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木笛(赵恺)(24分)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4]

[5]

[6]

[7]

半响,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4]

[5]

[6]

[7]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4.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筒,意图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杉”的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死攸关的烛光(谢仁超)(24分)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

[5]

[6]

[7]

这时候,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着:“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伸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10.本文为什么取名“生死攸关的烛光”?(5分)

11.第二段交代了伯瑙德夫人一家积极参加秘密情报工作,勇敢投身到为争取祖国解放的斗争行列的两个原因。请你概括出来。(4分)

①;②

12.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伯瑙德夫人和雅克、杰奎琳三人围绕蜡烛分别用什么方法机智勇敢地与德国军官进行周旋?(6分)

伯瑙德夫人:

雅克:

杰奎琳:

1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假如在场的有三个孩子,你就是其中一个,你会围绕蜡烛用什么方法机智勇敢地与德国军官进行周旋?(5分)

三、写作(40分)

15.从2004年3月20日开始,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短短几天,死伤数以千计。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人们都在关心伊拉克人民命运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古老而有新鲜的话题——战争,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一单元B卷

一、1.A2.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或: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3.略

二、(一)4.“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5.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6.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7.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8.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9.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二)10.因为烛光关系到情报中转站的安危,也关系到伯瑙德夫人及两个孩子的生命安全。11.丈夫被德国人俘虏;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12.伯瑙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雅克:借口去抱柴把蜡烛拿走;杰奎琳:借口头痛要上楼睡觉把蜡烛拿走。13.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仇恨,对伯瑙德夫人及两个孩子机智勇敢行为的颂扬。14.略

三、15.略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11990/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