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⑶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⑷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小题1:对这几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写的是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多方面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富饶的江南水乡月夜出航图。
B.第 ⑴ 段中加点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C.第 ⑶ 段中加点的“他”指的是“横笛”,“自失”“弥散”写出了“我”陶醉的情态。
D.作者在第 ⑷ 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 ⑵ 段中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这样写仍然是为了表现“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小题2: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文字,说说“我”的心情前后大致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 ——急切——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 ⑵ 段的写景很有特色,请你从修辞方法、写景角度、词语选用等方面任选一点进行简要的赏析。
小题4:第 ⑵ 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 ⑴ 段中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有何作用?
小题5:结合全文内容来看,这几段文字描写江南水乡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 C
小题1:轻松;陶醉
小题1:
[示例一]这几段文字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富饶的江南水乡月夜图,充满了诗情画意。
[示例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态为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之快,写出了在船上观景时特有的视觉状态。
[示例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句中“朦胧”一词有变得朦胧的意思,这样写仿佛月也有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神秘、静谧的夜。
小题1:“飞”;船行速度快的情形。
小题1:这些景物描写,一是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二是很好地烘托出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小题1: 略
小题1:或“沉静”、“自失”亦可
小题1:
[示例一]角度1分,简析2分
[示例二]修辞方法1分,简析2分
[示例三]词或句1分,简析2分
小题1:略
小题1:每点1分,意近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