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王”王亮

教学设计

“蝈蝈王”王亮

“蝈蝈王”王亮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会用面团捏制形态各异的蝈蝈,并因此从乡村走向世界,请看———

一直生活平静的深泽县城内村农民王亮近年来突然变得忙碌起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不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国的邀请。当我们走进他的工作间时,他刚刚用电话谢绝了一个马来西亚公司的邀请,那个公司开出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报酬,请他到马来西亚,为观众当场表演他捏制蝈蝈的精湛技艺。

一般人对于马来西亚邀请农民王亮出国表演制作蝈蝈的技艺可能感到意外,可城内村的人都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王亮是这里大名鼎鼎的“蝈蝈王”。用乡民的话说,他用面团塑出的蝈蝈简直“绝了”。各种姿态的蝈蝈无不栩栩如生,尽管是在寒冬时节,可一看到他捏制的一只只面蝈蝈,就仿佛听见了炎炎夏日田野里蝈蝈清亮的鸣叫声。目前,王亮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那里蝈蝈王与泥人张和面人汤并称。

王亮起初制作蝈蝈不是为了艺术,却成就了艺术,所以他的作品中没有很多学者的创作气息,而成了单纯的生活再现。据王亮介绍说,中国美术馆里已经收藏了“面人汤”的面人,本来不应再收藏他的面塑蝈蝈了,可是蝈蝈王作品中独有的田园气息征服了中国艺术最高殿堂的收藏家们。他的面塑中独有的田园色彩只有长期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表现出来,这恰恰是学院派艺术家们所望尘莫及的。在台湾,很多老先生见了王亮的蝈蝈,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见到这些蝈蝈蟋蟀、白菜萝卜,就好像回到了大陆,回到了家乡。

“蝈蝈王”捏蝈蝈本来是个人爱好,没想到却成了商品。他最初捏蝈蝈可没有想到他的这种小玩意能成抢手货,并远销到韩国、老挝、以色列、比利时、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化作滚滚的财源。荷兰人把七星瓢虫当成吉祥物,比利时人喜欢螳螂,他们一看到这些用彩色面团儿捏出来的惟妙惟肖的小精灵,立刻就眼睛放光爱不释手。去年他去了趟以色列,边旅游观光边捏了几个蝈蝈卖,一个月下来,还挣回了3万元人民币。

“蝈蝈王”的蝈蝈成为商品也是近几年的事,1979年,在石家庄地区艺术博览会上,王亮拿着他的泥蝈蝈参展,获得了二等奖。从此乡里人拿他的蝈蝈当了事,不时有人向他索要。他也乐得送,没事时就为乡里乡亲的捏上几个,只为了好玩。1994年他从村支书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捏蝈蝈就成了他的专业,此后他也把蝈蝈从泥身升格为面身,使色彩更加明快。他也曾试着捏一些别的东西,诸如人物、花鸟等等,可怎么也达不到他捏蝈蝈的水平。1997年,我省开了个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一个全国知名的老艺术家看了他的蝈蝈赞不绝口:“你姓王,捏出的蝈蝈又独一无二,我看你以后就叫‘蝈蝈王’吧。”从此王亮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蝈蝈王”了,也就是在这次博览会上,他参展的9个蝈蝈被人以每个30元的价格全部买走了,艺术品就成了商品。他以前可从来没有想到,还有人会出钱买他的蝈蝈,小小的面团子还会有不菲的身价。

可是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蝈蝈作为商品竟然一发不可收了,北京琉璃厂向他要货,说他的作品在老外那里非常抢手,让他常年供货。后来中国文联带他出了次国,结果海外订单也来了,他就是捏得再快,一天也只能捏十几个。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他正干着首都机场的订货,“蝈蝈王”发愁的不是蝈蝈卖不出去,而是他的速度慢,没办法满足更多的订货者。他说:“没有办法,我满足不了他们那么多需要,这东西又不能大规模生产,全靠我一个人的两只手,只能捏多少算多少。”

现在王亮的蝈蝈身价涨了,30元一只再也买不到了,国际机场卖给外宾,一只就能卖几百元,比较大的精品甚至能卖到一千元,每天他捏个十来个,如果为了赶出活来,也可以捏二十几个,这样算下来,他一个月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只是“蝈蝈王”毕竟是“蝈蝈王”,并没有把他的蝈蝈完全当成商品,全凭爱好,除去出国、干农活、卖茶叶,一个月干不了几天,再送给乡亲和朋友一部分,实际上成为商品的蝈蝈并不太多,所以也没见他发多大的财。

有很多人看出了捏蝈蝈潜藏着巨大的财源,都想学习,王亮也从不保守,有问必答,有学必教。可是捏蝈蝈是个功夫活,有个青年向他学了六年,形是学到了,可蝈蝈那种调皮的神态,总是捏不出来,离商品差得远,离艺术品差得更远。通过这个手段致富,急于发财的人只能徒呼奈何。

王亮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可是两个孩子都看不上父亲的“小玩闹”,更不想学,儿子宁愿一个月挣300元在外面打工,女儿更是从来没有进过父亲的工作间。“蝈蝈王”对此并不在意,也没有精湛技艺将后继无人的失落感,“本来就是个人爱好。别人不爱好,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块面团,不愿学我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今年45岁的“蝈蝈王”这样说。

查看更多
【“蝈蝈王”王亮】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11049/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