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分析

重视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日益严峻的教育改革形势,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搞好本校培训,成为我们县搞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办学思想。

我县现有教职工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人。中学一级教师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人,赣州市级骨干教师人。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优势,早起步,高定位,向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办一流教育的目标迈进,县教委及时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全方位,多角度鼓励教师自我加压,骨干带头,分层推进,辐射全体,尽快培养一大批素质精良的队伍,保证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新教育观念,明确培训重点。

大余县做为新课程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无论是地理优势还是师资条件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但如果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很难实现,尤其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给基础教育带来的严重危害,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有少数中高级教师职称到站,荣誉到手,不思进取,相当一些青年教师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能力急需提高。面对这些现实,我们把抓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做为师资培训的前提。我们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多形式、多渠道的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学习制度,一方面通过教职工例会、讲座、座谈和师德知识竞赛、演讲赛等形式,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和塑造“新世纪人民教师新形象”学习教育等专项活动。另一方面,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如有的学校采取报销50%学费的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自考、函授及脱产进修;有的学校采取多订有奖不订要罚的措施,要求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杂志,以便教师从中吸取营养,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广大教师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交流相结合。并要求全县教师每周写一篇学习笔记,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并在举行学校、乡镇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评比活动的基础上,举办全县教师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评比。扎实有效的理论学习,不仅增强了教师以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自觉性,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通过不同形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们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五种观念,实现五种转变:一是树立教书育人观;改变只注意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德育培养的做法;二是树立为人师表观,改变教师不良行为;三是树立课程改革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四是树立科研兴县、兴校观,改变“经验支撑型”;五是树立教育发展观,改变满足现状思想。以此为基础,我们把校本培训定位为:教科研为龙头,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骨干教师带头,青年教师为重点,营造培训学习氛围。

二、健全组织保证,多种途径培训。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搞好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保证。我们把师资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健全组织机制,保证层层落实。

第一,健全组织。全县把师资校本培训工作归口到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委人事股、县教研室,做为常设机构,负责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组织考核,档案保管,提出了五项任务:①协助并指导学校申报教改项目;②接受各课题组的课题验收检查;③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重点培养;④参加优质课辅导、评议;⑤协助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评价。

第二,实施了“一二五六”师德工程。

即一项考评,学校制定了《教职工师德量化考核细则》,每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建立了两项机制,即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形成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五种素质,即教师要有高尚的风格,扎实功底,教学特色,渊博知识,健康心理;弘扬六种精神:即探索精神,反思精神,园丁精神,拼搏精神,自律精神,奉献精神。

第三,多种渠道开展培训。

1、岗位练兵。一是在开展“五看五比”竞赛活动的基础上,我们狠抓了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功训练,做到期初有计划,平时勤督促,期末要考核,把教师基本功的练习情况纳入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范围。二是紧扣“公开课”,在把握好教师“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环节的同时,积极开展“汇报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活动,并在开展校内、校际、片际优质课竞赛的基础上,我县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广大教师构筑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展示教改成果的平台。

2、阶梯培训。即积极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他们学成回来之后,在县内培训乡镇骨干教师,再由乡镇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骨干教师,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其它教师,这样,一批接一批,一茬接一茬,形成师资培训的燎原之势。

3、送教下乡。即通过巡回示范教学和播放培训、教学的录相片,宣传新课改理念和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如我县为了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去年开始,开展了积极的送教下乡活动。一是送观念。我们把相关文件资料汇编成册,印发到每个教师的手中,辅导他们学习;二是送教艺。我们把一些优秀课例,制成录相片送到各实验学校进行播放,在组织教师观看以后,由县教研员进行点评,再根据我县的实际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三是解疑惑。县教委领导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辅导报告、座谈等形式,为教师解难释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四是组织个案分析。我县教委将每周三定为“固定听课日”,组织县教委机关干部、教研员和县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学校听课、议课,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4、引进外智。即邀请各地的教育专家到本地传经送宝。近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处、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教研室、江西省教研室、南京市教研室、赣州市教研室等地的专家教授及周边县市的学科带头人共156人次到我县,以讲学、座谈、上观摩课等形式,对我县在职的2700多名教师进行了教学和教研培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师资培训的质量和品位,起到了“请进一尊神,点化一方人”良好效果。

5、结对帮扶。即由学校或县教委根据各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对象,下达帮扶任务,实行校内帮扶培训和校际帮扶培训。所谓校内帮扶培训,就是学校安排校内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对本校的年轻教师或教学能力相对较差,业务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培训。校际帮扶就是城区学校教师与山区学校教师、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与薄弱学校教师之间建立一对一帮扶培训关系。如我县东门小学与池江镇的小溪小学共同建立了“手拉手”学校,两校的教师通过说课、上课、听课、议课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集中培训。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教育中心为基地,以基地的教师、县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和县教委领导干部为师资,利用寒暑假对全县中小学的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近三年来,我们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437名正副校长进行了岗位培训,对234名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对全县2711名教师进行了《创造学》、《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WTO相关知识》全员培训,对878名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1480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基本功培训。

7、科研培训。在师资培训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触到,开展教育科研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增强教改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并在教育科研中提高素质,我们采取了四点措施:

一是加强了教科研管理。成立了“大余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科研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了教育科研津贴补助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把教育科研纳入到教师业绩和学校教学水平的考核范围。

二是建立了教科研网络。建立了以县教研室和学校教研组为“龙头”,以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为依托的县、乡、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全县教职工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

三是重视了课题研究。我们在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我县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2001年制定下发了《大余县2001——2005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既强调了教育科研的前瞻性,又突出了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重视了过程考查。在教育科研的评估过程中,我们重视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考查,避免了以成果代表一切的做法。

由于上述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仅2001年我县就有142人次在市级以上的教育刊物上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并涌现了池江中学等省级“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和一大批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三、科研兴县,科研兴校,骨干教师带头搞科研。

我县有多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他们综合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是全县教师中的佼佼者。如何使他们既发现潜能又辐射带动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提高十分重要。县教委一方面倡导向骨干教师学习,一方面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我县的小学语文省级教师王贤君老师,多年来教毕业班、实验班语文课,她探索启发性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她连续多年的教改实验,效果显著,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东门小学刘小玲老师连续多年潜心教研,其情境作文优质课在市里获一等奖第一名,其教改实验已在全市推广,事迹将刊登于《江西教育》杂志。国家级骨干教师王万辉常年深入教学一线,指导全县教学教研教改,主持的教育部课题《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已经结题,其本人撰写的教研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这些骨干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教学教研教改的前沿阵地已熠熠发光,他们不但自己正在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更启发了其它教师教研教改积极性,推动了全县教师自我加压,提高素质,潜心教改,也给全县师资校本培训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近两年来,我县先后承担国家级教科研课题两个,省级教科研课题10个,学校自创教改项目多个。这些教研课题均由学校骨干教师主持承担,80%的青年教师参加实验研究。科研之花芬芳,教研硕硕累累,明星发光,骨干带动,科研、培训一体化的师训之路,是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一种尝试。

四、辐射全体,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我县仅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达1150人,他们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军,又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有旺盛的精力,但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但经验不足。这些中青年教师是师资校本培训的重头戏,我们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提高。

课堂教学水平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2002年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年,我们以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了一次全县性的大型优质课赛讲活动。中小学及幼儿园参赛学科共十五门,参赛教师多达92人。县教委对这些中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安排,做到赛前有重点,议课有要求,课后有说课、有总结,效果十分明显。“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无疑是对中青年教师的鞭策,不少青年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全面提高。我县的刘小玲、谢科红、曾飞虎、张延兰等一大批青年教师,无论是驾驭教材能力,还是课堂组织能力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她们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均获得了好成绩。中青年教师在各级骨干教师的辐射带领下,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已经成为我县教育教学教改中的生力军。

五、初见成效,尚需努力。

正是由于我县领导齐心协力抓管理,高瞻远瞩抓师资,促进全县工作的顺利开展,2002年9月,在全国新课程改革总结大会上,有多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进行了表扬和肯定。

然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世纪工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有不少的问题,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差距,愿我们相互学习,不断探索,为搞好教师校本培训,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懈努力。

查看更多
【重视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1101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