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教案)苏教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教案)苏教版

1.能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

2.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

3.选择这组诗中对自己最有启发的诗句,能够对内容或表达技巧加以点评。

4.尝试总结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能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2.让学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对诗歌的理解,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沁园春·长沙》,《致青年公民》

第2课时:《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雨巷》

四、教学方式: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大家都听过韩红的歌吧,声音纯正,但大家有没有印象她唱的一首《小花》?这首歌是翻唱四、五十年代战争为题材,八十年代拍的电影《小花》,小花一直在寻找她当兵的哥哥,表现了一种军民之情。韩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不懂得革命先辈开创中国建设事业的艰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悟空传》(网络文学):思想的贫乏,没有激情,机器式的生活《摩登时代》(卓别林)→我们应回顾历史,与历史对话。清代大文学家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吟诵青春”板块四首文本分别是20、30s,50、60s,60、70s,80s。吟诵时注意与时代挂钩,今天我们先来看前两首。

(二)

1.找一名学生朗诵《沁园春•长沙》,检查预习情况。

让学生点评,纠正。

→朗诵技巧:“心悟口诵”,“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

著名播音专家张颂教授:朗诵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

2.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大家各自揣摩感情,各自读。(板书要求)

4.点学生再朗诵、点评

5.老师范读

6.分小组朗诵,结合黑板上的要求讨论,小组长组织,各自理好问题的思路,向全班发言,相互交流,学会倾听,记录别人的发言。

7.《致青年公民》(略讲)

引导学生朗诵,提出要求。

(三)作业

布置: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学习与评价》相应部分并总结。

3.预习本板块后两首诗歌,包括戴望舒《雨巷》。

(四)板书设计

朗诵:字、词;节奏;音调;情感

《沁》要求:这首词写了什么?

读这首词我联想到了什么?

我能理解揣摩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了这首词我学到了什么?

《致》要求:理清作者的思路

诗歌的特点:阶梯式

给你的启示(学到了什么)

注意带着感情朗诵(课后示例

目标:体验青春激情

明确青春使命

(五)教学后记:

由于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所以时间的处理上估计不足,有虎头蛇尾之嫌,导入

可稍缩短,重点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上。调动学生主动发言是教学难点。

9.7

第二课时

(一)

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食指?有没有听说过陈凯歌呢?陈凯歌当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就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食指。

(二)

1.食指简介:(借助多媒体)

(1)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2)食指:将痛苦变成诗篇

食指显然不是那种摆弄智力的写作者,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人心流传的诗歌。同时,这是当代诗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从而使一代人通过食指的诗,得到了经验与情感的自我认定。

(3)食指的诗太真实了,太英雄化了。自我、世界与语言三者密不可分,诗歌方式就是他的内心与行动的方式,因此最后他必然要被撕裂,走向了“精神崩溃”的境地。正如诗人多多所说:“食指是朱湘自杀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也是70年以来为新诗歌运动伏在地上的第一人。

(4)图片展示:17岁、20岁、福利院中的食指

2.《相信未来》背景简介: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带者这种情感,让学生读一读,体会感情。

3.点一名同学读前三节,整理思路:要相信未来→原因→呼唤相信未来

4.小组讨论,结合课文理解:

(1)前两节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第三节与前两节相比有哪些差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

(3)作者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小组讨论后,由一名同学整理答案与全班交流讨论

总结:(1)灰暗→悲凉

(2)句式,色彩,情绪由悲凉→积极

(3)未来会“拨开腐烂的皮肉”。露出“坚强的脊骨:,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诗是心灵的音乐。六月是青春的季节。青年从大海奔去的脚步声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同时也会发现,诗歌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春和生命的渴望!

6.小组之间朗读交流

7.戴望舒简介(借助多媒体):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1927年11月,其成名作《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他早期和成熟期的作品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先后出版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共存诗90余首。戴望舒的诗歌既映现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

8.听戴志勇的《雨巷》的朗读带。

9.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吟诵青春”整个板块

查看更多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教案)苏教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09006/
上一篇: 北京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