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慈母情怀》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刻画了一位瘦弱的母亲,贫苦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突出表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敬意与无比地热爱。
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读完课文,相信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辛劳的,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摘自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个人见解】
杜志群老师先用动漫导入设置温馨情感人的情景,让学生在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殷殷关切中进入课文,此时学生对慈母形象及内涵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用“失魂落魄”这个词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去探究课文,读课文。找到原因后用课外找的文字让学生明白“一元五角”的分量,了解对我们而言少之又少的“一元五角”对这个家庭的意义,为后文的母亲形象的生动鲜明奠定基础。接着重点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作者要钱的,抓住关键的三个句子“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到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个灯泡烤着我的脸”,“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对着三个句子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一层层的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慈母的形象淋漓尽致,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打上烙印,由此学生的生成一点一点地加深,最后引出母爱究竟是什么。
教学思路清晰,一点都不拖沓。我想这一点与杜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有关,她就是要学生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因此杜老师将家庭境况,母亲的艰辛与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希望放在一个矛盾却又和谐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让学生反复地,用各种形式去读,不管是分角色,还是个人读或是齐读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那精彩的,充满感情地朗读让人禁赞叹,他们虽然没有朗诵家的风范,却足以让人感到他们内心的跌宕起伏,让听者感动不已。然而当赞叹学生的朗读时,却不得不看到在学生精彩朗读的背后是杜老师那出色的诵读引导,这样一种无痕的指导,不露声色地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学生内心感情的涌动在老师的鼓舞下变成了读和说,使整堂课充满了生气与激情。我想通过这堂课在学生脑海中这一位母亲已经难以忘怀了,同时他们也一定会看到自己生活中的母亲,反省自己的一举一动。
字词教学也很扎实,抓住三个关键的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从词义到放入文本中理解,也用词来理解文本,使学生对母亲工作的环境和对母亲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慈母形象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在内心的感动也会更深。
另外杜老师的个人形象在我的印象中也是非常深的,感觉到老师的个人素质与修为都非常的好。我想说这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慈母情怀》这是一个好的文本,但是一个好的文本要打动学生,使学生要有效的接受,感染和内化,教师首先要自己先被文本打动,要先让自己动容,杜老师在这堂课中投入了无限的情感,用自己的激情调动了学生充分的感悟。比如当讲到“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杜老师很深情地问:“母亲的手难道只掏出了一毛一毛的毛票吗?”当讲到“我”接过钱时,她又很激动地握着拳头问:“‘我’手里拽着的难道仅仅是钱吗?”老师将自己的感动与深情不遮掩饰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感动更进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