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学设想
阅读体验:阅读《品质》,我的头脑立刻浮现出我同村的一位补鞋匠,他终年以补鞋为生,家境十分贫困,但他始终未能改变现实的处境。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以定做靴子为业,十分艰辛的追求自己的靴子理想,他视靴子为自己的生命,灵魂的寄托,用全部的热情投入到靴子的制作过程中,即使生意越来越清淡,始终没有放弃,或者改变自己的人生操守,始终默默坚守着,以致最后倒闭饿死。这是一个十分令人痛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然小说人物折射着一种人性的光辉,但是结局的悲惨让许多现代社会的人,包括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他的做法。仔细思量,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大多是站在世俗的角度,以功利的心态、实用的眼光看待他的敬业和执着,无法真正认识理解他的崇高和伟大。
教学设想:对于这样的小说,该教些什么?该如何进行?说实在的我心里没底,语文教学到底该如何教,我是越来越感迷惘。这迷惘也是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困惑,对教学内容的困惑。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它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以其作为反应生活,承载思想主题的重要手段,一位专家说,好的小说,不仅是结构活着的方式,文字活着的方式,更是思想活着的方式,精神活着的方式。我以为,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应该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人物所承载的品质的深度体验是小说教学的必然途径,而小说人物语言的品味鉴赏更是小说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的现当代小说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泛语文”和“反文学”。“泛语文”就是着眼于小说的内容,而忽视了小说的“言说的智慧”,从根本上放弃了通过小说鉴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品质》一文的教学,如果只着眼于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那么学生将会在不断无奈的寻找中,获得对内容的感知,收获甚少。“反文学”就是忽视文学教育的审美性,而将小说还原为生活的真实来开展教学,无法让学生超越与现实之间的功利关系而建立起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自由关系。比如《品质》一文的教学,如果让学生讨论对格斯拉的看法,他们大多认为他太傻了,太不懂得在社会中生存,太古板了,有这样好的手艺却不懂创立自己的品牌,不做广告当然没有多少人买他的靴子了等等,这样的讨论,无法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他身上的人性光辉,无法达到文学审美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以为只有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味,在品味鉴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人物高尚人格的体认,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弱化功利心态,避开漫无边际的如何生活的“非语文”内容。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篇小说学习要求有两点:一是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研习文章,感受格斯拉在工业革命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二是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感受人物形象,品读人物语言,领悟写作技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知格斯拉这一典型形象,领会他处在社会底层仍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高尚品质;
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领悟小说是如何通过“言语智慧”突出人物品质。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感受到了他的那种尽忠报国、鞠躬尽瘁、九死未悔的高尚人格,他的抉择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领略他人性中闪耀的光辉品质。
——《品质》,作者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绥。
二、感知人物
1、昨晚叫大家预习了这篇小说,那么,请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格斯拉。他是干什么的呢?做靴子。请根据你的直觉印象,你觉得格斯拉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学情预测:随机叫学生回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答案。他们的回答可能有:平凡、善良、诚实、负责、执着、敬业、正直、坚强、有原则、追求完美,也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是不善变通、保守固执等。)
2、那么,在格斯拉的这些品质中,你们觉得哪几个品质是主导品质?
(学情预测:学生意见可能不统一,但大家可能都会认同两种主导品质:敬业和执着。)
3、小说哪些地方表现(刻画)这些主导品质的呢?是怎样表现格斯拉的主导品质的呢?请找出一个例子说明。
(学情预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然后归纳: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学情预测:肖像描写,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脸庞黄皱皱的,像皮革制成,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迷恋着理想”外表邋遢、贫困、迟钝的鞋匠形象,正表现了他对靴子的热爱,他的长年劳作,一心投入到工作的的敬业与执着。
神态描写,如“……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投入的精神状态。“变得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靴子”出自内心的热爱,对待靴子像对待生命一样,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动作描写,如“把靴子老拿在手里”“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老拿”“来回地摸我的脚趾”表现了他多么爱靴子,对待自己的工作又是多么细致、负责,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
侧面描写,如最后几段同行的话语,“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 说明他是一个十分敬业的人,他把做靴子当作一项神圣的职业,当作生命的全部。他做靴子跟其他的生意人有些不同,并不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他除了自己以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
细节描写,如鞋店橱窗里陈列的几双靴子的描写,既表现了他生活境况的变化,又体现了他不变的职业操守。)
三、品味语言
1、小说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把有关格斯拉的语言全部找出来。
(学情预测:整篇小说写格斯拉的语言并不是很多,同学们也很容易找到。)
2、这些语言我们可以大致分分类,比如说有些语言是有关靴子的,有些语言是针对顾客说的,有些语言是针对自己生活处境的,有些语言是针对社会现象的,这样我们可以发现,格斯拉是一个不善言谈的,诚实的人,从他的谈话内容看,他的语言大多是围绕他的职业特点,没有一句的废话,可以看出靴子就是他的生命,顾客就是他的全部。
3、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处语言进行品味,说说它是怎样表现格斯拉的主导品质的呢?
我先作个示范:比如第一句,当十几岁的我问他做靴子是不是很难的事时,我们一般怎么回答?——是的,很难;或者——不,不难。而格斯拉是怎么回答的呢?——“这是一种手艺。”……突然露出了一丝微笑。这里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再如第二句,写他为我拿来了一张黄褐色皮革时,小说写到: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等我也赞美一番……我把它改为“他眼睛盯着我说:“多么牢的一张皮啊!”边说边演示给我看。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这是格斯拉对皮革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并非为了证明自己的皮牢固,推销商品。他是把自己对靴子的热爱,把自己的生命倾注到靴子,用自己高超的手艺创造出他的“杰作”。
(学情预测:给学生一个示范后,估计学生都能够深入到言语中去琢磨、品味,读出“言外之意”,读出小说富有表现力的“言语智慧”,更读出格斯拉的敬业与执着,读出小鞋匠的灵魂和品质,但要提醒学生围绕主导品质来读,以免使课堂散乱。预设如下:①比如,第45页的一段对话,“那双鞋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把靴子送回来!”“我想看一看。”表现了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因为这是自己用心做成的,相信靴子的品质,也表现了他追求完美的品质,容不得靴子有任何的质量问题。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些靴子,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靴子穿坏了,这是最平常不过了,大多鞋匠也肯定会说:“什么?坏了。坏了就再买一双吧,你还想一双鞋子穿一辈子啊!”可是格斯拉却把靴子坏的责任首先推给了自己,没有责怪顾客,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表现了他诚信,负责的高贵品质。②“那不是我做的靴子。”“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表现了他的正直,他为顾客报不平,并非为自己生意,这也是他后来之所以至死守护着自己的品质的理由。我们可以设想,假如他也是随波逐流,凭自己的好手艺完全可以在商界发财。但是他固守做人的原则,保持职业的操守,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商品大潮中一片唯一净化的圣土。正是他的执着唤醒了社会的良知,让我们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失去的。③“人们好象不要结实靴子了。”“开销太大了。”痛心、无奈,为何还要坚守?这就是灵魂的高贵,让我们受到震撼!“但是我哥哥死掉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坚守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守护的价值也是无穷的。人类奋然前行的道路,因为有了他的守护而光耀千古。引作者语录: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骨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是在个人品质个人尊严上。④第46-47页,写我与格斯拉的对话,教师深情朗读,读出沉重的心情,读出震撼的心灵。提示:在他去世前一星期的日子里,他仍然非常认真地为我定做靴子,为我做出最好的靴子,言语间流露出的是对自己兄弟的无限留恋,生活的艰辛对他打击如此之大,但他仍然固守自己的职业。在鞋子的价格上,和过去完全一样。这是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坚忍、执着。
4、(靴子的灵魂就是格斯拉的生命,他用生命坚守着社会的良知,至死不渝地保持诚信善良负责敬业的美好品质,这是人性的光辉,也是坚守的价值。小说流露出传统失落的无奈,文明倒退的痛心,呼唤人们在物质的社会里,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也是今天我们震撼的所在。)
四、运用拓展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对格斯拉语言的品味,我们不仅感受到他那高贵的品质,而且领悟到小说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艺术。那么,在我们同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模仿借鉴呢?请看下面的一个练习。
街上静悄悄的。妈妈背着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前走。她用大衣把我裹得严严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自己急促的喘气声。
突然,有个响亮的声音在问:“大嫂,您是带小孩上医院看病吗?”
“是呀!”妈妈着急地回答。
“大嫂,您就坐我这平板三轮吧!”
“能行吗?”
“行呀!您扶好了,我慢着点儿蹬就是啦!”“您刚拉完货,挺累的,该回家休息了。”
“哎,大嫂,治病救人要紧哪!”
我被一双大手抱上了车。妈妈也坐上来了,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在前面蹬着车。
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妈妈说:“同志,到啦!”
车平稳地停下来了。那双有力的大手,又把我从车上抱下来。
我又听妈妈说:“同志,这个……您拿去喝杯酒御寒气吧!”
“大嫂……快,快……看病要紧!我在这儿等您,等孩子看完病,再拉你们回家!”
“同志,您拿着……看情况,这孩子要住院呢!”
“那好,大嫂,您快带孩子看病去,我走了!”
“哎,你这个人真是……”
可是车轮的声音已经渐渐地去远了。
请你根据上下文语境,体会三轮车夫的品质,尝试写出他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