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反思

教学分析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对于小说《热爱生命》如何做到更好的教学呢?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热爱生命》反思。《热爱生命》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热爱生命》反思

《热爱生命》反思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第一次教授《热爱生命》时,将整体感知环节的具体做法设置为速读课文、概括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品质,发现学生很快就能概括出来,也无需其他人提醒补充,发言人也没什么热情,并且有点脱离文本,这正犯了课堂教学“你讲的我都懂”的大忌。于是,再上此课时进行了调整,力争让学生能够回归文本,并且努力的结合自身体验,不仅营造了氛围,同时与结束部分的思考自身生活相呼应,启发学生要在阅读中认识自我、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自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语文新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如何才能让学生不仅对主人公的经历感同身受,还能引发出更多的感悟呢?笔者认为要立足于语文课的根本——语言表达,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文章特点等方面来领会。在品味赏析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揣摩品味文章的具体描述,随着与课文内容的近距离“接触”与领悟,不自觉地移情换位,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教师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予以充分肯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真正的阅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的基础上的,虽然我们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确实不能把课堂上出现的每一个“意外”都“引导”入“正途”,也不能一味迁就认同,对任何答案都以简单的一句“言之有理”作为评价。我认为,当课堂上出现分歧时,用导入正途法会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味迁就认同也会使学生感觉正确答案就是正确答案,提出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是说说而已,这两种做法都是虚假的课堂民主。因此行在对问题的设置以及解决时力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这堂课,我认为发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问题却存在着答非所问的现象,这也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是习惯于按照惯性思维去做事情,往往会答非所问,而不能真正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堂课在前面的进展很慢,到后来却很顺畅,所以提示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理解,对于回答的方向性把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学生的认识再深刻,如果前提错了,都不能说明他们真正的理解了问题。

再次,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病狼”这一形象的存在,实质上作者在这里并不仅仅告诉我们,对手可以成就我们,还有热爱生命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永恒话题,虽然对这一问题的阐释作者主要是通过没有给主人公命名这种艺术手法,而事实上在“病狼”形象上甚至是在“比尔”身上都是有寓意的,应该让学生更深入的意识到。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热爱生命》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查看更多
【《热爱生命》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075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