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教案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教材解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表情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王熙凤。文中,作者将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与贾母、林黛玉的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凤辣子”出场的片段刻画得尤为精彩。

教学目标:

1.读准“体格风骚、放诞无礼、恍若神妃仙子、泼皮破落户儿”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2.通过品读描写王熙凤的衣着、容貌、动作、语言的语断,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体会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尝试运用“评书”的语调朗读课文,丰富朗读形式。拓展延伸,丰厚王熙凤的形象,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体会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一.揭示课题,了解文本语言特点

1.读题解题。

初见就是—— 第一次见面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呢?——凤辣子第一次遇见林黛玉。

2.补充背景:(林黛玉为什么要来贾府?)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3.学习阅读提示: 打开课文,发现没有,前面有一段阅读提示。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如:《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文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俗称“凤辣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等等)

4.了解文本语言特点:红楼梦采取的是古白话文的形式,与现在读的课文有所不同。

屏幕出示:唐宋以后,以老百姓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一种书面语叫古白话文。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出示要求,初读课文。赶紧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 去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

出示:

阅读步骤: ①把文章读通顺

②借助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感受人物形象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把最难读的句子读流利,如描写衣着外貌的句子。

3.课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让学生初谈感受。

(如:王熙凤非常漂亮;性格豪放;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等。)

三.观看87年版电视剧剪影,加深人物印象

曹雪芹把这个人刻画的栩栩如生,很多艺术形式都在演绎这个人物。越剧就是一个表现手法,今天推荐的是87年版电视剧的表现形式。看的时候,注意,电视剧是怎样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

播放电视剧的片段。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演员曾经用了3年的时间去读这本小说,她们说,不是我们演得好,而是小说写得好。

四.赏读语段,学习表达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王熙凤的形象,把它摘录在练习纸上。

学生把词语写在纸上,贴到黑板上。

(1)读黑板上的词,注意儿化音。

身量苗条 转悲如喜 体格分骚 彩绣辉煌 放诞无礼(都是些四字词语)

恍若神妃仙子 泼皮破落户儿

(2)对词语进行分类,随机形成板书。

如彩秀辉煌 体格风骚等都是描写外貌

转悲为喜——神态 放诞无礼——性格

泼皮破落户儿——性格

(3)把词语串起来引读黑板上所有的词语,连成一段话。

2.品读人物外貌片断,感受人物形象。

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其中描写外貌的是哪一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外貌的词语了吗?

(1) 品“衣着打扮”的词语,体会词语的特点

▲出示穿着的几个短语,读好“金丝八宝攒珠髻”等词语。

自由读。(这些词语非常难读,自己练一练,把音读准确,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指点停顿:缕金百蝶……)

齐读。

▲读了这些短语,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服饰,点出这些词语的类别:褂 裙 钗……

丰富的色彩:翡翠,大红,银,豆绿

浑身珠光宝气,非常富丽堂皇的感觉。

▲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服饰,但读了这些词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雍容华贵、遍体锦绣、珠光宝气。这个人的出场,服饰就跟别人不一样。)

(2)品片段,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引读:戴着……绾着……戴着……系着……穿着……外罩……下罩……

读了这一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王熙凤讲究美,全身上下都戴满了宝物。

▲从头到脚,描写得非常有条理,读起来朗朗上口。

(3)品“容貌”语段,感受语言节奏美。

引导学生发现写容貌,作者用了三幅对联。

出示:上联——一双丹凤三角眼;下联——两弯柳叶吊梢眉。

上联——身量苗条;下联——体格风骚。

上联——粉面含春威不露;下联——丹唇未启笑先闻。

(4)想象人物服饰、容貌,感受人物形象。

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长得很匀称,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倾城倾国,美若天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书中其实有一句话概括了王熙凤的外貌。找出来了吗?(变红,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

(5)朗读指导采用评书形式,丰富朗读方法。

推荐一种朗读的方式——以评书的语调读。

听师以评书的形式范读。

自由练读。

指名读。

齐读。

3.从描写语言、神态、动作的语断里品味作者描写的方法。

衣着服饰,外貌体现人物特点。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人物特点? 随机交流。

预设:

语断一:一语末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样放诞无礼。

▲从这句话话里读出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说话张张扬扬的,看似很热情。)

▲结合黛玉的心里活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 而王熙凤却“这样放诞无礼”, 侧面地烘托出人物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指导朗读第一句。

语断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读后,让学生谈谈从王熙凤的语言中感受到的人物形象。

▲补充资料。(附后)

▲朗读。

(2)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语断三: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该打该打”

▲圈圈前后神态变化的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如: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红楼梦》

1.引入对王熙凤不同的评价。

王熙凤如果长在当今社会,就是十足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

喜欢她的人是这样评价她的: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不喜欢的人又是这样评价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深入人心、散发魅力。

这个人的形象如此生动形象,不管是喜欢她的还是不喜欢她的,都对这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2.推荐阅读《红楼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王熙凤。王熙凤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的最主要人物之一。《红楼梦》共塑造975个人物形象,其中732有名有姓,比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端庄贤淑的薛宝钗等等。如果你想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更深的了解,课后不妨阅读《红楼梦》。

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放诞无礼——语言

转悲为喜——神态 察言观色

彩秀辉煌 体格风骚——外貌 机变逢迎

泼皮破落户儿——性格

携着、拭泪——动作

教学反思:

23 刷子李

一、教材解析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文章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故事一波三折,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注重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充分预习,认识生字新词,理解生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深读描写刷子李“黑衣服”的语段,揣摩曹小三的心理变化,领悟间接描写的妙处。

3.精读第五段关于刷浆的描写,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领悟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读课题,初闻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3.简介冯骥才,齐读《俗世奇人》中同类文题,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二)读课文,初访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一袭黑衣 一手绝活)

3.集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出神入化、天衣无缝、不可思议等)

(四)精读课文,深访刷子李(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描写刷子李高超技艺的最精彩的句子。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师巡视了解。

3.交流反馈。

A.关于“刷浆”的直接描写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主要体会刷子李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匀匀实实”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请一生有感情地读读。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

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

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

屏障。(主要通过朗读来体会刷子李刷浆动作熟练,优美。富有节奏及音乐感)

(1)师范读这一片段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3)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呢?(动作、声音、效果)

(4)你认为刷子李他仅仅是在刷墙吗?(他在进行艺术创作)

(5)谁能读出这种感觉?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片段。

(6)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刷子李的这种高超的技术的呢?

B.关于“黑衣”的间接描写

1.投影出示句子并且同桌研读句子。

2.交流汇报(你从那些词句中能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2)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3)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4)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5)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3.边汇报交流边板书:随机:半信半疑——怀疑——相信——不相信——相信或者是:果然——居然——竟然

4.请同学选择朗读或是在汇报时进行朗读。

5.那一手绝活,令曹小三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师傅只教给小三六个意义非凡的字:“好好学本事吧!”你听出什么味道来了?(如学无止境;如学贵有恒;如付出总有回报等)(板书:一番教诲)

(五)回顾全文,提炼写法

1.谈话:.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总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更好地表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六)课堂小结,培养阅读兴趣。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文章,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刷子李》以及节选的《泥人张》以外,还有:《《快手刘》、《背头杨》、《蔡二少爷》等七篇文章,一共是九篇短篇小说。大家课外可以去新华书店买来读读,或者是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尽情欣赏了。我想大家读后一定感觉会别有趣味,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更有作者那细腻的笔触

(七)作业(选其一):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

2.对比阅读《俗世奇人》上的《刷子李》,说说你的看法。

教学反思:

24 金钱的魔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承前和小结。教学本文前,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样还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教学时要注意语言、动作的描写在前面的课文已经深刻体会,而本文最突出的是托德见到大钱后的神态,是本文也是本组课文的传神之处。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通融、蹩脚、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妙不可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体悟作者抓住人物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3.感受马克•吐温用夸张的手法,辛辣的笔调凸显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并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托德神态描写的传神之处,并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神态的方法。

教学基本程序 教 学 调 整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揭题:《金钱的魔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受形象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愿意接受老师检查吗?

1.词语闯关读准下列词语,并能理解部分词语(哪些词语你已经理解?):

通融、刻薄、蹩脚、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妙不可言

2.说说金钱在这个故事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开始“我”受到了托德的冷落、怠慢,当“我”显示了大钱后,受到了老板的百般优待)

3.那故事中的托德和老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交流并形成板书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势力、傲慢无礼……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三.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体悟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托德,作者采用哪些描写来刻画托德这个“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的形象的?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交流汇报:

(一)凸现托德的性格特点

1.语言: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你能够读出托德的这种语气吗?

(2)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你从这儿又有什么体会?(抓住“仍旧”“摆着架子”体会“善变”。)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 .神态描写(重点)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从这发现了什么?(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

▲文中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的样子。

这与丢了一颗石子所漾起的波纹一样吗?此时他的内心会怎么想?你觉得他当时是一种怎么样的笑?如何才能读好它?

▲当他瞟到大钱时,那刚才的满脸笑容去哪儿了?此时他的内心会怎么想?你能否想象一下他当时的面部表情?这时的笑是一种怎么样的笑?

(理解“波状的、蛆虫、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像一片一片熔岩,你想象一下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冷却了会是什么样?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此时他的笑是僵硬的笑、尴尬的笑、难堪的笑。)

▲体会马克吐温描写神态的传神之处。

说说马克吐温为何能够有这样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小结: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抓住了托德神态,用夸张的手法,辛辣的笔调,简单几笔,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二)凸现老板的性格特点

1.自己读读有关描写老板的语断,课文又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预设:(1)动作描写:

(2)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课文12~18自然段。)

2.同桌之间读读老板的语言,发现老板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老板的语言反反复复,啰啰唆唆,他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等。

3.如果把老板的语言压缩,就是——(衣服很合身,买去吧!)

4.这么简单的意思,马克吐温为什么用洋洋洒洒的两页文字来描述?

凸现老板在百万富翁面前,不惜一切手段献媚讨好,甚至可以降低自己的人格。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阿谀奉承的奴才相。

四.总结全文,点明题意

同学们,读了全文,你觉得作者用“金钱的魔力”是否恰当?

这就是“百万英镑”的魔力,金钱在当时社会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作用。作者用漫画笔法勾勒了两个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幽默滑稽,趣味横生,就如同一幅世态讽刺画,令人忍俊不禁。

五.模仿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仔细观察一个人的神态和语言,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 金钱的魔力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势力、傲慢无礼……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言行特征,然后找出一位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总结,顺势导入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

出示:( )的小兵张嘎,( )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 )的刷子李,( )的托德,( )的老板,让学生用适当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说出人物的特点。

2.其实,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3.出示人名: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徐飞鸿、梅兰芳……

4.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

5.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

6.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二、紧扣一例,领悟方法

1.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学生讲故事。

4.同学针对讲的人物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

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

(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

(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三、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3.小组比赛。

四、激烈角逐,全班展示

1.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2.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人物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

3.小组代表发言。

4.全班评比。

5.获胜者讲故事。

五、本课小结,颁发奖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引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我们认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说说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形象呢?这些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呢?

(可能是:灰姑娘──美丽善良;白雪公主──纯真善良;孙悟空──神通广大;樱桃小王子──活泼可爱;等等。)

二、小组讨论,推荐最有特点的人

1.导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你们印象中有特点的人物还真不少。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处,让你感觉非同一般呢?

2.学生发言。

3.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真是精彩纷呈啊!有的是自己的家人,有的是隔壁邻居,有的是商店老板,有的是警察叔叔,有的是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无论我们读过的书,看到的电影电视,还是生活中,都有有特点的人。现在我们就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偶然看见的,也可以是书刊上看到的,还可以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

(1)小组交流。要求: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2)讨论评选出你们觉得有特点的人。

要求:每组的成员要心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具体的理由。

三、大组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最有特点的人。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指出把介绍的人的外貌、性格、为人等特征。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2.小结方法。

(1)导语: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也发现:原来我们身边也有这么多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人。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要把人物的特点说出来,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2)同学发言后,归纳:对,我们就是这样通过描写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那种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再写事情时,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其实,作家们就是这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那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作家吧!请大家把你心目最有特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

3.草拟片段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列的材料。试写一个片断,要求通过这一片断的描写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即可。字数100—150,要求文从字顺。

4.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5.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主人公的形象。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主人公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注意:写出人物特点,文从字顺;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书写。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

(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

(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

(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描绘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学情分析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

预设:

作者通过对小嘎子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争强好胜、聪敏机智、富有心计的男童形象。

作者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口齿伶俐、八面玲珑的王熙凤……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 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眉清目秀 容光焕发 出水芙蓉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道貌岸然 国色天香 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 亭亭玉立

鹤发童颜 披头散发 老态龙钟 弱不禁风 蓬头垢面 雍容华贵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呆若木鸡、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眉飞色舞、张口结舌、挤眉弄眼

眉开眼笑、目不转晴、愁眉苦脸 挤眉弄眼、炯炯有神 精神抖擞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昂首阔步、横冲直撞、蹑手蹑脚、欢呼雀跃、鬼鬼祟祟、载歌载舞

大步流星、摩拳擦掌、手疾眼快、手忙脚乱、争先恐后、步履蹒跚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例: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一诺千金、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直言不讳、拐弯抹角、滔滔不绝

推心置腹、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唠唠叨叨、绘声绘色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6.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7.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8.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写几句话。

教学反思: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又因本文是第八单元首篇文章,教学时,一是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让学生仔细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并通过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美丽”的涵义,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体会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

3、通过细致品读,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受到启示与教育,并从中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

四、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德国,对季羡林有个初步的了解。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大千世界,五彩斑斓。在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河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起,到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

1.你了解德国吗?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广袤的原野,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

3.揭题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三个画面。

1.让我们用心地朗读课文,努力读准读通课文,然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个画面?

2.交流三个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

相机检查词句: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准读通,初步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三、细读课文,凸现美丽景象。

1.细读课文,画出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后定格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凸现美丽景象,感受温情浪漫。

(1)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琢磨感悟,深入体会景色之奇丽。

师:请大家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美丽情景;“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的壮观景象;窗连窗、街连街的无边景色;如入山阴道上的美妙感觉。)

(2)教师相机引读。(结合上一步骤,顺势引读)

师引读: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

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师:那缤纷绚烂的景象带给人们多少的美丽和愉悦啊!

师引读:瞧,这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男生接读。

师引读:那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女生接读。

师:漫步在山阴道似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芬芳和清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把这种感受融入朗读中。

(3)比较体会语言表达的精炼。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不管走过哪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的鲜花一朵连着一朵,一簇堆着一簇,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美丽极了!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好像变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让我们看的人就好像走进了山阴道上,看都看不过来了。

在体会比较的过程中指导朗读,不断深化。

师:多么美丽,多么与众不同的景色啊,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再读品悟,试着背诵。

师:一个想像就是一处浪漫,读德国浪漫的街头——

师:一道风景带来一种享受,读街头美丽的风景——

师: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四、背诵积累。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再现美景。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

1.如此美丽的景象在德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请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如果你跟作者一样,第一次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奇怪、不理解)

全班自由朗读。(读出吃惊、不理解)

(2)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神态和语言体会德国人养花的习惯。)

莞尔一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正是这样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引说: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虽然我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只要路人抬头向上看……(可接说第三自然段)

正是这样,也不仅仅是我的女房东是这样,而是每一家都是这样——(接说)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指的是什么呢?

(2)展开联想,理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仅仅指的是养花吗?

师:所以作者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3.升华感受:现在我们再来体味女房东莞尔一笑的神情,你觉得这“莞尔一笑”中透露出她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这“莞尔一笑”中透露着女房东那一份自然朴实的真情,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心态,一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这莞尔一笑的神情是耐人寻味的,这简单朴素的语言是耐人寻味的,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啊……)

四、联系全文,品味“美丽”的涵义。

1.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什么?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

(1)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你能描绘一下吗?(引导复述运用上文的语句)

(2)体会写法:此处为什么不详细描写?(简练,不重复,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3)朗读语句,顺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此时对作者在四五十年前做的那个花的梦,思乡的梦,你们理解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若学生回答不上:预设背景补充: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5年回国。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一位不可多德的人才,在德国完全有很好的条件居住,为什么还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呢?

4.联系全文,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红衣少年

已变成了

如今的白发先生

但梦想依然清晰浮现

梦见家乡满街的窗前

也是那样( )

大街小巷

也是那样( )

家乡的人们

也是那样( )

这境界

依然( )

那就是( )

让我们永远记住——

这奇丽的景色,

这奇特的民族。

3.交流,朗读。

五、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虽然季老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所传达的这一种境界较为崇高,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通篇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用最朴实的语言,拉家常似的娓娓向我们表达了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这样的表达角度十分独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借鉴。

2.自由读课文,感受这种写作方法。

六、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季羡林链接:

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阅读拓展:《季羡林先生》

2.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人物,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进一步阅读。有一本书等待着你们去把它翻启,这本书的书名是《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七、抄写积累。

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

26 威尼斯的小艇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状物记叙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儿的,船夫如何驾驶小艇在水中行驶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光。

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中,在了解小艇的样子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可抓住几个关键词和3个比喻句进行理解。同时,在学习有关“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时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勤于观察的习惯。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可以放在课中阅读理解时读写结合练习写作片段,也可放在领悟写作方法时完成。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掌握“船艄、哗笑、纵横交叉、操纵自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贴切的比喻将小艇的样子表述清楚。

4.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描述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四、课前准备 威尼斯相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置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大家看了课题,觉得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2.带着自己的疑问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放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后,用一句话说说对威尼斯的印象。

2.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看到了那里古老的桥梁,看到那里美丽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学生再次读课文,交流,教师相机理顺课文内容)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认真仔细读一读第二小节,说说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1)学生读文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根据板书,老师进行介绍:威尼斯的小艇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学生通过与书中语言比较,交流后,领悟比喻的形象生动性)

(3)再读,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图片(独木舟、新月、水蛇),感受比喻的贴切性。

2.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道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读文、想象、介绍)

3. 坐上这样奇特的小艇,感觉是如此的舒适,富有情趣,只是不知道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

(1)文中的哪一个词说明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操纵自如)

(2)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3)文中如何写出船夫操纵自如的?(不管……总能,而且……还)

(4)最后一句似乎没有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讨论,交流,领悟作者通过游览者的感受,侧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5)学生再读,齐读,试背这段话。

4.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何这么好呢?联系第一自然段进行学习,并出示相关威尼斯的资料: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 “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

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四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课文。(精读第五、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六自然段,说说小艇在人们生活起着怎样的作用。

(1)出示表格让学生填表体会小艇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那么仅仅是商人、妇女、孩子、老人会用得上小艇吗?请你展开想象,运用书上的那种句式说一说,还有谁需要用小艇?

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小艇。这是威尼斯的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独特的风情,使这个古老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更加美丽。

(3)思考:第六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

文中为何要描写威尼斯夜晚的静寂?去掉这部分的描写可以吗?

(学生交流,体会到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更衬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最后一段文字将威尼斯的夜晚写的特别的美,请同学们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05757/
上一篇: 长征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