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学历不合格的教师。1948年初中毕 业,仅读了三个月的高中,就因故辍学;l949年参 加教育工作后,也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学历培 训,直至退休,我的“最后学历’’仍是初中毕业。按 如今教育人事部门的规定,‘‘学历不合格教师”就 是“不合格教师”,应在淘汰之列。但我居然不仅 胜任了中学语文教学,还获得了好几个对我来说 太过奢侈的称号和荣誉。我的人生之路究竟是怎 样走过来的?不少关心我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我从小智力平平,加以顽皮贪玩,常常逃学. 在小学五年级之前累计创造了留级三次的“辉煌记录”。老师对我已丧失信心,我自己也以“差生”自居,不图上进,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稀里糊涂地打发日子。要不是在小学五年级留级以后遇到了一位令我终身铭记的好老师,真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姓武,在我小学五六年级时,教我班国语(语文)兼级任老师(班主任)。我现在虽然已经想不起他上课时许多生动的细节,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之所以让我铭记终身,倒不完全因为他的课上得好,而是他教我做的一件事,整个儿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一天放晚学后,他把我留下,说是要教我“四角号码查字法”,看我能不能学会,来验证我是不是像人们所说的“聪明面孔笨肚肠”。经过他的指点,我居然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字法!他很高兴.于是交给了我一个任务:自备一本《四角号码小字典》,在教新课之前先把课文中生字新词的音义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这件事对于我——一个长期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项无上光荣的神圣使命!一个学 期下来,我不仅学会了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而且养成了课前自学的兴趣和习惯,也不再逃学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武老师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竞写下了“该生天资聪颖”这样的评语,他也许没有想到,这句评语对一个长期被自卑感困扰着的“差生’’有多么重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逐渐萌发的求知欲的驱动下,我开始了读书自学的“兴趣之旅”。
确实,我读书全凭兴趣,既无计划,也谈不上过什么苦功。进入初中以后,先是对古典诗词 发生了兴趣,当时买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和《白香词谱》的合编本,于是先从读唐诗人手。凭着一本《诗韵合璧》,居然无师自通地弄懂了平仄,而且学会了按照平仄规律有板有眼地“吟哦”,一个学期下来,竞把三百多首唐诗全部背了出来,连《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也能一背到底,不打“格楞”。接着又读《古文观止》,随后 又扩展到读一些比较专门的集子,如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还做过一些札记。也爱读一些诗话词话,如《随园诗话》《白雨斋词话》等。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俞陛云的《诗境浅说》是我 接触最早的两本当代人写的文学启蒙读物。鲁迅的杂文和小说、林纾用“太史公笔法,,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外国小说,都让我爱不释手。
读唐诗,读古文,遇到的生字、典故多了.小学时买的那本《四角号码小字典》R经被厚厚的《辞源》代替。这部《辞源》现在还在我的书架E.只是已经“老态龙钟”,原来的封面早就掉了,我为它用牛皮纸糊的第二个封面,也已经残破;书页全已发黄.书角书边由于手指常年的触摸、翻动.已呈灰黑色。它早就“退休”,但我在书架上仍给它留出一个应有的位置,像供奉一位长辈似的供奉着它。因为,它从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恪尽职守地为我服务,形影相随几十年,它给予我的知识和教益,超过了任何一位中学国文教师所能给予的;在我初中毕业后失学的日子里.又是它鼓励我选择了自学——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它辅助我获得了一份不以文凭为标志的“学历”。它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读书自学的见证人.书边上那些灰黑色的指痕,就是它为我开具的“学历证明”。这些当然都是后话。
书读得多了,就不免“手痒”,便开始胡乱写些东西,尤其爱写旧体诗,在发表欲的驱使下,竟然还自作主张办了份名为《爝火》的壁报,至今我的“诗稿”中还保留着当年发表于《爝火》的好几首“少作”。虽然没有什么诗味,但多少可以看出我那时的精神状态。比如,初中二年级时学校组织学生到杭州旅游,我的诗稿里就留下了一首五律《登杭州南高峰北高峰》:“不见摩天岭,双峰自足奇。未穷最高处,已觉众山低。俗境随尘远,飞鸿与眼齐。还须凌绝顶,莫待夕阳西!”以登山为喻,表达了一个“少年读书郎”的志向,和小学读书时那个“差生钱梦龙”相比,简直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