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2)了解关于莫泊桑的一般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小说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2)分析情节,体会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2)对“金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 难点
小说主人公的确定及“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学生课前绘制的人物画(小说中的人物,如菲利普﹑于勒﹑克拉丽丝等),师生评议哪几幅画得好。提醒学生,要想作出准确的评价,就要看哪一幅画能够符合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还需放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去审视。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拮据(jié) 栈桥(zhàn) 牡蛎(lì) 褴褛(lǎn lǚ) 煞白(shà)
狼狈不堪:形容十分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郑重其事:形容严肃认真。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认识莫泊桑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以《羊脂球》轰动了法国文坛。其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整体感知
播放录音,提出听读时的思考题:
(1)于勒是怎么一个人?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2)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于勒,这是什么原因?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有益于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时,几个问题又暗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有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即可,并不急于寻求答案。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讨论、解疑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听读时的思考题,推荐代表发言。
(1)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点拨】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是哥嫂心目中的“流氓”﹑“坏蛋”,是全家人的“恐怖”,终于被“打发”到美洲。后来,据说在那里发了财,来信说,要“赔偿”哥哥的损失,并回法国和哥哥“一起过快活的日子”。于是,他一下子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子后,重又沦落成一个穷光蛋,在船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终被弃之家外。
【点评】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归纳于勒“简历”。从于勒入手理解全文,既切合题目,有为理解菲利普夫妇性格及全文的主题做了必要的准备。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点拨】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这个“发了财”的﹑“好心人”的于勒一旦回来,“境况就不同了”。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盼望于勒回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订了上千种计划”,“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点拨】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点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或许过于表面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2.探究主题
【学生活动】讨论:这篇小说揭示了这样的主题?
【点拨】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四)课内小结
小说要借助形象表现主题。于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作者从他身上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价值标准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小说的情节和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于勒展开。因此,本课时先从分析于勒的形象入手,可顺应学生阅读心理流向,也为其他人物性格的分析及主题的理解做了铺垫。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_据 zhàn_桥 zhuàn_钱 手pà_
别shù_ 褴lǚ _ 牡lì _ zhòu_纹
2. 选出字型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神色张黄 狼狈不堪 脸色煞白 不同寻常
B.与日俱增 郑重奇事 莫名其妙 毫不迟疑
C.永不变更 唯一希望 赔偿损失 成实可靠
D.衣冠整齐 一干二净 十拿九稳 风俗习惯
能力提升
3.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⑴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 )
A.天色已晚,哲尔赛岛隐隐约约,看不分明。
B.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C.哲尔赛岛还很遥远,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片阴影。
D.烘托了我们急于登上哲尔赛岛的急切心情。
⑵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
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
A.揭示了于勒“挥霍家产-经商发财-衰败穷困”的起落沉浮,告诉人们:一个人的地位与其事业是否成功有关系。
B.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评价符合人们的约定俗成,是情有可原的。
C.大家都认为于勒的“发财”完全是他个人编造的。菲利普夫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D.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评价完全是随着金钱的变化而变化的。
开放探究
4.假设在船上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请你设想一下众人的反应。
5.根据本节课的分析,给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画一幅肖像画。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1.拮 栈 攒 帕 墅 褛 蛎 皱 2.D
【能力提升】3.(1)B (2)D
【开放探究】4.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但人物的言行要符合小说中各自的性格。5. 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投影展示学生修改过的人物肖像画,指名学生说说修改的理由。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
【学生活动】小说的高潮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一家人在船上巧遇于勒。学生推荐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
2﹑评议。
【学生活动】这几位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的性格?谁读得最好?
3﹑讨论。
【学生活动】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看,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
【提示】其共同特点是自私﹑冷酷﹑唯利是图。
小说的高潮部分,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4﹑各抒己见。
【学生活动】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笔墨,到底谁是主人公呢?
【点拨】一般认为,小说将于勒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全篇以“我”作为故事的主体贯穿全篇,用明线详写“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变化。另外,从小说的主题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旨往往通过主要人物的活动来体现,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应肯定。
5﹑深究问题
【学生活动】“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三句话有何含义,表现了“我”什么心理?小说中的“我”贯穿始终,有何作用?
【提示】这三句话,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叙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哀乐。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体会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分角色朗读后再加以评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以较具体形象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小说主人公的争论仍要紧密结合小说的创作意图来进行,答案不求一致,但小说的主题必须明确。
【延伸阅读】
医生与病人
[德]约翰尼斯·罗斯勒
一个人活到70岁,保不准身体会出点毛病。久而久之,常给他看病的医生自然会同他结下深厚的友谊。至于特奥多尔·米勒医生和德弗雷特·弗洛丁格两人的关系,那真叫手足情深。
一天上午,弗洛丁格太太激动地手里挥动着一张报纸,急匆匆地来找米勒医生:“这件事太突然,太可怕了!我丈夫……”
“什么?不可能!出什么事了?”
“他没什么。”弗洛丁格太太说,“他只是中彩了。中了大奖!就用这张彩票。他50年来一直买彩票,向来一无所获。可是突然间……天哪!他赢得一大堆钱!”
开始,医生以为自己没听明白。可当他明白后,他的脸突然沉下来,问道:“戈德弗雷特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什么反应?”
“我没有把报纸给他看……我担心,他别由于过度心奋而发生意外……”
“你做得很对!”医生想了想说道,“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把这件事情向戈德弗雷特讲明……得避免他的血压突然升高……我们去吧。”
这天早上,弗洛丁格先生看起来气色很好,心情也不错,米勒医生认为可以把这个特大喜讯告诉他。当然,他没有忘记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谨慎。
“听我说,戈德弗雷特,我想去玩玩彩票,你觉得有意思吗?你看我有没有赢的希望?”
“从原则上讲希望是有的,就看你的运气如何。我玩彩票,是因为我想一个星期都生活在一种获奖的希望之中。生活中的这种希望是有益健康的……”
“要是……假定说吧,突然之间你真赢了呢?”
“这要看赢的数目有多大。1万,3万,5万,10万?”
“比方说你中了大奖……”
“大奖?”戈德弗雷特追问了一句,“我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可你知道,玛尔塔和我两个人,所需用度不多。我们又没有孩子,不存在给谁留下遗产的问题……可你真想知道我赢了钱将用来做什么吗?”
戈德弗雷特·弗洛丁格容光焕发地说:“实话对你说吧,老弟,我将把奖金的一半给你,以此来表示我对你的友情……”
米勒医生的脸色突然惨白,两腿发软,身子慢慢地瘫倒下去……
戈德弗雷特夫妇赶忙把急救车叫来……
【阅读建议】
一位与心脏病人私交甚好的医生,在病人妻子的要求下,和病人的妻子一起精心“设套”,试探病人是否会对自己买彩票中了30万元大奖一事有心理承受能力,但当病人在“假设中奖”的情况下告诉医生将分一半钱给他时,医生却“瘫倒”了……与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样,《医生与病人》同样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思考:在金钱面前,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⑴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 ( )
⑵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
⑶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
⑷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
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
A.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作者没有正面多写于勒,却把他置于幕后,虚写和略写,让他牵引着前台菲利浦夫妇的表演。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主体贯串全篇。
C.小说中的“我”虽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但已经受到了父母“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对叔叔的境遇也无能为力。
D.这篇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清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清洁跌宕起伏,结尾出人意料。
能力提升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侯,__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来进口来,父亲___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1)第一段文字表现“我”家的生活拮据,主要运用了 ( )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细节描写
(2)“衣冠整齐”去散步对刻画菲利普夫妇性格的作用是 ( )
A.充分揭示了他们爱慕虚荣的性格
B.表现了他们生活的悠闲自得
C.初步揭示了他们爱慕虚荣的性格
D.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规律性
(3)第二段空白处应填上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A.如果 就 B.只要 总 C.如果 总 D.只要 又
(4)“永不变更”极力渲染菲利普 ( )
A.盼于勒归来是朝思暮想,焦急万分,望眼欲穿
B.想念于勒是朝思暮想,焦急万分,望眼欲穿
C.每次迎接于勒都扑空的焦急﹑失望的情绪
D.精明强干﹑泼辣﹑有心计
(5)“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的“竟”的作用是什么?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招聘考试
① 我想去的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这个公司正准备招聘四名中国高级职员担任业务部、发展部主任助理,待遇自不必言。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我(幸福 荣幸 光荣)地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
② 公司的人事部主任戴维先生告诉我复试主要是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并不很大,据说只有四十五岁上下。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地“推销自己”。
③ 考试是单独面试。我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个老外便站起来,我认出来:正是贝克先生。“是你?!你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我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我面前,紧紧握住了我的双手。
④ “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⑤ 我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我说话,贝克先生把我一把拉到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明湖中,要不是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报歉,当时我只顾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⑥ 我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嘴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⑦ 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我:“你忘记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⑧ 我站起来:“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⑨ 我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 (坦率 诚实 聪明)。我决定:你免试了。”
⑩ 几天后,我幸运地成了这个公司职员。有一次,我和戴维先生闲聊,我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贝克先生的女儿?” 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个人因为他女儿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1)在第①、⑨段的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2)请揣摩一下第⑤段中“我的心狂跳起来”到第⑥段“我竭力抑制住心跳”这一阶段中“我”的复杂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第⑩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怎样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的作用:
(4)本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二课时】
【夯实基础】1.(1)神态 (2)外貌(肖像) (3)心理 (3)语言 2.C
【能力提升】3.(1)D (2)C (3)B (4)A (5)表示出乎意料。
【开放探究】4. (1)荣幸 诚实 (2)示例:如果肯定了,良心上就会受到谴责;如果否认了,则可能失去这难得的机会。怎么办?(言之成理即可)(3)解开悬念,使故事完整;强调诚实对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4)做人首先要诚实,诚实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资料链接
原作删节说明:
这篇小说的译文在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说明故事的缘起和作品中的“我”的怜悯行为的原因。
原文的开头部分是:
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夫朗斯竟给了他5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
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的结尾部分是: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要拿一个5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此外,中间还有一些删节,主要是对菲利普这样一些中下阶层人物的虚荣心的可怜相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