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

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挖荠菜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2.了解夹叙夹议的手法及其运用。

(二)能力训练点

1.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2.训练抓关键词语、重要语句把埠文章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教育学生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理解家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四)美育渗透点

提倡与长辈沟通,获得教益,弥补自身不足,实践人际关系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再运用练习法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新老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即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难点

理解老一代人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人生观。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小黑板,生字词。

2.投影片:①《现代汉语词典》或《辞海》对荠菜的解释。

②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朗读课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用练习巩固强化。

七、教学步骤

在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抓重要语句,分析对比的手法,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在上正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不难,只需要大家如实地回答。

1.你们喜欢买新衣服、新玩具、新玩艺吗?

2.每次提要求爸爸妈妈都给你们买吗?

3.不给你们买东西,不满足你们的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对你们说?

4.有时不仅不给你们买东西,还会用他们当年的情景与你们作比较,什么“我们像你们这个年龄,连饭都吃不好,吃杂粮。国家定量供应这供应那。一年能穿一两套新衣就很不错了。你们今天,又是鸡又是鸭,还常有新衣,这还不满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事……”这一大堆话语来批评、教育你。请问:你们能接受吗?你们怎么看待这些事?

(让学生积极发言,把他们的想法、做法都讲出来。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归纳,进入新课)

当然,你们有你们自己的道理,可爸爸妈妈也有他们的看法呀!其实最主要的是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缺乏交流,少了一些沟通,都未能理解对方。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代,对于父辈们成长的年代、生活的环境都很陌生。如果我们能多与他们交流,多同他们沟通,相信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代沟”将不存在,“理解”将成为现实。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洁的作品《挖荠菜》,多一点对老一代人的理解。

(二)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小黑板,给加点的生字词注音,解释部分词语。

荠“蔷薇掰 琥珀绽

码 苋怪癖和煦煞

凶神恶煞——迷信者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毫不留情——不留一点情面。

风和日丽——温和的风,美好的日光,指天气晴朗。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迁就——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

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有意见。

(三)朗读课文

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四)讲解最后一段

齐声朗读全文最后一自然段。

这是一个议论段。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么一大段议论。“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殷切的希望,情真意切,发自肺腑。“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文章中讲了吗?讲了。请勾下这句话,标上序号“1”。“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描述?有,勾下这句话,标上序号“2”。“你们就会珍爱荠菜”,孩子们喜爱荠菜吗?不喜爱,勾下,标序号“3”。你们就会“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是作者深情的希望。也请勾下,标序号“4”。这个议论段,既然是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自然而发的议论,又放在文章末尾(记叙文文末的议论常点明主旨,归纳文章内容),那它就应是对全篇文章的归纳、小结并点明全文主旨作用的文段。刚才我们所画出的四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所在。请同学们再看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归纳。给3分钟时间。

(五)分析课文

1.分析课文内容及中心。

这篇文章涉及了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讲了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第一方面是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板书加点的字)从第2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那时,“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如今记忆最鲜明的是“馋”,是“饿”。请问:为什么?是因为穷。

2.为什么会穷?农民懒?不愿干活?

不是。是恶霸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穷”,造成了“我”的“馋”,“我”的“饿”。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1)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这种取笑,只有成天不干活又能吃饱穿好的财主家的人才会。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去理解穷人的苦难。因为,这苦难正是他们造成的;(2)“我”“偷”吃主人家仓房的东西,从没被捉过(人们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只有“偷”财主家的例外。“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重读加点的词)“立刻”、“又粗又直”、“紧紧”生动地刻画一个凶神恶煞的狗腿子形象。地主阶级层层盘剥,不干活,家里已经谷粮满仓,可他们却还心狠得连一个饥饿的孩子也不放过。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些凶神恶煞的狗腿子,妈妈的眼睛才被折磨得失去了光彩,充满了哀愁。而“我”,也在侥幸捡回一条命之后,因为丢了一只鞋,而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一切都静寂下来。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我”却不能。听着妈妈焦急的呼唤,也不敢答应。多么凄惨,而又多么无可奈何呀!这就是“我”童年的苦难。

3.第二方面的内容又是什么?是哪一部分?

描述“我”挖荠菜的情景,是对当年“挖荠菜”的一种享受和怀念。(板书加点的字)是第10、11自然段,当年,“我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而“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在“招呼我,欢迎我。”头上有吱吱喳喳飞翔的小鸟,树上有绽开的花儿、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那样的美。此时,“我”有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的社会,只有冬去春来,田野里长满荠菜时,“我”才感到了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4.今天,“我”那热切的愿望实现了吗?

实现了。推翻了剥削阶级,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周围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快乐、自由地生活着。

5.在冬去春来,田野里又长满荠菜时,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带着孩子们又去挖荠菜了。孩子们有那种“享受”吗?

没有。“挖荠菜”对他们来说,只悬一种有趣的游戏。是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等他们长大一些之后,去挖荠菜就变成了对长者的一种迁就了。对此,“我”深感遗憾。等“我”把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时,孩子们也还是带着迁就的微笑,然后“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我”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有许多的感慨。感慨孩子们的迁就,慨叹他们对老一辈见解、行为的不理解。(板书加黑点的字)这就是第三方面的内容。第12、13自然段。

多些沟通、多点理解吧!“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在叙事的基础上,在慨叹之余,作者油然而生一种希望:希望今天的青少年珍爱生活,珍惜幸福,并且要努力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板书:希望青少年珍惜幸福的今天)

(六)课堂练习

1.看完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看看练习一第1小题。注意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并回答。

文章开头一句:“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板书:我对荠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在这种感情里,有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想起荠菜,就想到当年的饥饿,想到那饱受压迫的痛苦和苦难。在这种感情里,有对挖荠菜享受的一种怀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如同怀念那与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在这种感情里,有无限的感慨——身在幸福之中的下一代,并不理解“我”要他们挖荠菜、吃荠莱的深意,并不能理解父辈们的言行;也有真诚的希望,希望孩子们珍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123

2.谈了半天的“荠菜”,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究竟是什么?

在文末,在作者的“希望”上。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多与父辈们沟通,不忘过去,能正确对待人生,能健康成长。

3.这一中心的表达,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中有两组对比。其一是两代人对“荠莱”的不同感情。从中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看出两代人的隔膜;其二是大自然景物的对比描写。写出了旧社会的黑暗,“我”童年的痛苦生活和孤独、悲伤、恐惧的心情;写出了新社会的美好,孩子们生活的幸福、愉快,从而找到了他们思想深处的弱点。正是这样前后对比,在“我”心中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触,文末的议论,中心的表达也才呼之即出。(板书: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4.本文先是形象具体地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除了文末的议论段,请找出其他议论的语句,并体会它们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议论的语句有第10自然段中“一个热切的愿望”;第12自然段中“我明白,…………”至段末;第13自然段中从“因为我知道……”到段末。

这种边叙边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叫夹叙夹议。这些议论的语句,所起的作用是明确中心,画龙点睛。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3、4小题。

查看更多
【挖荠菜】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98860/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