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社会上送礼、收礼屡见不鲜。不同的人,送礼的目的各有不同;收礼的人,收礼方法也有所不同。读读短文,看看作者小时侯送过什么礼?结果怎样?如今别人给她送了什么礼?她又是怎么收的?再想想文章给你什么启发?
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 下的鸡蛋 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注解:①拘谨:(言语、行动)过分谨慎。 ②颤(chàn) ③震慑(shè):震动使害怕。 ④折腰:弯腰行礼。常指失去自尊。 ⑤寒酸:穷苦人不大方的样子。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重点中学(chónɡ zhònɡ) 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īu)
深深藏在我心里(cánɡ zhànɡ) 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ò)
2、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3、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4、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 ) 诧异( )
5、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 、 、 ,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一个字的): 、 、 、 、 。
6、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从眉目上看
生怕鸡蛋被挤破
7、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8、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9、文中6—9自然段是顺叙?倒叙?补叙?还是插叙?
10、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1、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12、请把文中含有数字的词圈出来,说一说,为什么眼前发生的事,数字是不确切的,20年前的事,数字却是确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画出文中描写女学生父亲和作者姨爹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你也能写一段曾经耳闻目睹过的一个人的语言和动作吗?
14、读了这篇文章,对“收礼”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重点中学(chónɡ zhònɡ) 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īu)
深深藏在我心里(cánɡ zhànɡ) 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ò)
2、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3、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 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
4、从文中找出下例词语的近义词。
拘谨(拘束) 诧异(惊奇)
5、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瞅、望、瞧,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一个字的):盯、瞪、观、瞄、瞥。
6、联系上下文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从眉目上看:相貌(或脸形、长相、面目)
生怕鸡蛋被挤破:非常害怕
7、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8、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点题、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9、文中6—9自然段是顺叙?倒叙?补叙?还是插叙?插叙
10、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尊敬老师、老实、淳朴、贫穷的人。可以从他说的话和带鸡蛋的方法以及拿鸡蛋的动作看出来。(用文中的句子答也行)
11、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的原因是为了不伤害女学生和她父亲的自尊心。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一是为了不白收他们的“礼物”;二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安慰。
12、请把文中含有数字的词有:八十多(里)、十几(个)、20(年前)、10(岁那年)、10(里以外)、7(个)、3(年)、5(分钟)、九(毛)五(分)。说明20年前的那件事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样写的好处是产生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3、文中描写女学生父亲和作者姨爹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有:“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这样写的好处是:真实、具体、生动,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突出文章重点。写一段曾经耳闻目睹过的一个人的语言和动作(略。要求有语言描写、有动作描写;语言和动作要反映这个人的某一特点,而且语言、动作反映的是同一个特点。)
1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收礼”有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
(略。至少要从收什么样的礼和怎样收礼两方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