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创新的第一关——质疑

教学分析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在教育界中,课堂教育要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要有创新措施,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把握好创新的第一关——质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获得创见的第一关,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所谓质疑精神,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难题,敢于大胆发言激烈讨论,爱追根究底,勇于探索并拓未知领域的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促进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和家长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异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一位特级教师介绍他在美国听一位老师上《蚯蚓》一课见闻中说,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蚯蚓》一题,让学生质疑,接着就拿出一包正在蠕动着的蚯蚓,让学生每人拿一条,并要求存向观察它的外形和特点,然后发言,许多学生采用了放大镜,并翻来覆去地观察,还有些学生采用了解剖法。不久学生就一个个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蚯蚓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她把蚯蚓入到嘴中嚼了嚼,这一意想不到的知识都凭借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尝试而得到的,教师听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允许激励学生产生好奇心就会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在上《草船借箭》一文中,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明明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而那个学生问及原因时,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暗示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应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因此,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能于捕捉疑问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三、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疑先要寻疑。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决料的观点。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首先,要待之以恒,锲而不舍,贵在养成习惯。例如对课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寻疑,为什么去炸暗堡?他怎样去炸暗堡?炸的结果怎样?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鲁建军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寻疑:仅仅是说鲁迅记性好吗?(不只是记性好,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夸耀,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只是批评作者吗?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疑,让学生更深一层体会课文内涵。因此,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从而肯定结果,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查看更多
【把握好创新的第一关——质疑】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9272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