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文章饱满真挚的感情,鉴赏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技能目标: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3、认知目标: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感情饱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开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猜一猜这个人是谁?首先我给出大家一组图片,然后在大屏幕上再一项一项显示与他有关的一系列提示,看谁猜得又快又准。(播放课件或数字故事,画面是莫泊桑的照片一组,ppt显示其他提示)
1、他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2、他与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3、他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4、他的代表作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
5、他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生前的好友左拉,在他去世后所写的悼念演讲词《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
二、字词学习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请同学们看课件,朗读课文。
三、概读
1、左拉与莫泊桑是同时代的法国作结,两人交往甚密。他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这篇演说。在了解了背景和清除了字词的障碍后,让我们一起自由朗读课文,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篇富含_______________的演讲词。”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读音。明确:富有情感,激情洋溢,极具感染力且质朴自然。讲演的语言应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感情。讲演,必须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讲述道理,让听众一听就明白;还要力求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听众。讲演,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说理与抒情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叩开听众的心扉。)
2、作者左拉在演讲词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饱含热情地赞颂莫泊桑?
(老师组织讨论。明确: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第4~5段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3、那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者写了什么呢?
(老师组织和讨论。明确: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奠定基调,激发情感。最后一段以“永生”的赞词结束演说。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部分,对听众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在内容上要有吸引力,主体部分,必须紧扣中心,选择生动的典型材料,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结尾部分不但要收束全文,还要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东西,号召式、总结式、勉励式,都是常用的结尾方式。)
四、品读
朗读课文第2、3、4、5段。
1、思考并讨论: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老师组织和讨论,明确: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左拉认识莫泊桑的地点是在当代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家中。当时,莫泊桑的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血气方刚。“眼睛明亮”是写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是写莫泊桑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是写他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是写他的睿智,“开朗”“坦率”“朝气”是写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是写他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在第二段的末尾,作者写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那这“才气”指什么呢?在文学领域,莫泊桑又有哪些成就呢?
(明确: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车伊始”说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是对《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是写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
3、思考并讨论: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文学成就的呢?
(明确:第3段:以“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来描写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来形容艺术水平之高。这些都表现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此外,作者还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这些比喻来描述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是写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第4段:左拉以独词句“啊!”开头则感叹,也是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在清泉中开怀畅饮”。左拉深情地说“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是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
第5段: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口相传”。)
五、探读
我们刚才已经讨论并明确了整片文章中始终洋溢着一种激情和颂誉,那这种情感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老师组织讨论。明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说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点燃听众的感情之火,以自己炽烈的情感之手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到影响听众、征服听众的目的。狄德曼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中国传统文论也认为“文生于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正是左拉对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无限悲痛的心情,促使他写出情感如此炽烈的演说辞。具体表现在:
1、毕现情态。所谓情态,包括面态、体态、动态等。如演说辞第二段,作者描述莫泊桑“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寥寥数语,就把一位谦恭、聪明、开朗、坦率、朝气蓬勃的“棒小伙子”的形象勾勒出来,其情态毕现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结合议论抒情。当一个人感情强烈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发议论,这时,炽烈的感情会迸发出哲理的火花,而深刻的哲理又披上了浓郁的感情色彩。演说辞本身就是一种议论,而这些议论是由作者激越的情感引发出来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直接判断或结论。
3、语言富有感染力。
a、以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达深刻、抽象的道理。
b、综合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例如,将莫泊桑的作品比做“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这就把莫泊桑作品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于浅显中揭示得清清楚楚,发人深思。“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这里作者运用反问句,阐述了莫泊桑作品将来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具有毋庸置疑的语气。如果将它改为一般的叙述句,表达力量将大大减弱。演说辞结尾用“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这样反复加强的语句,说明莫泊桑的光荣之所在。)
六、对比阅读
阅读恩科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回答:
和本文相比,两者的异同?
(老师组织和讨论,明确:相同点:①文体相同,都是悼念词;②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③夹叙夹议,都对死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同点:①死者的身份不同,因此作者的评价不同;②演讲的场合不同,一个是在墓前,一个在下葬之前;)
七、布置作业
1、莫泊桑和左拉同时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们的很多经典作品,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仍然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可下同学们可以去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等,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小酒店》、《娜娜》等作品。课后阅读。
2、阅读文言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感受两篇文章和本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