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优化测控

课后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吆喝》优化测控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⑴ 招徕( ) ⑵ 囿于( ) ⑶ 隔阂( ) ⑷ 钹( )

⑸ 铁铉( ) ⑹ 饽饽( ) ⑺ 秫秸( ) ⑻ 荸荠( )

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⑴ 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

⑵ 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 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6、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____特色。

10、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小贩(节选)

孙 犁

我们的村子是个小村,只有100来户人家。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早晨是卖青菜的,卖豆腐的,卖馒头的;晚上是卖杆杂面的,卖牛肉包子的。闲时是打铁的,补祸的,锯碗的,甩绸缎的。年节时是耍猴,唱十不闲、独角戏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内,还能给村民带来音乐欣赏。我记得有一个胖胖的身穿长袍算卦的瞎子,一进村就把竹杖夹在腋下,吹起引人入胜的笛子来。他自己也处在一种忘我的情态里,即使没有人招揽他做生意,他也心满意足,毫无遗憾,一直吹到街的那头,消失到田野里去。

这些小贩进村来卖针线的,能和妇女打交道,卖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规规矩矩,语言和气,不管生意多少,买卖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进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轻人调皮,年老的就告诫说,小本买卖,不容易,不要那样。

我在保定上中学时,学校门口附近有个摊贩。他高个子,黑脸膛,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称呼我们为先生。在马路旁,搭了一间小棚,又用秫秸纸墙隔开,外面卖花生糖果,烧饼猪肉。纸墙上开一个小口,卖馄饨。当炉的是他的老婆,年纪不大,长得十分俊俏,从来不说话,也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听男人说一声,她就从小窗口送出一碗馄饨来。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赊账,我只是从小窗口偶尔看见过她的容颜。

学校限制学生吃零食,但他们的生意很好,我上学六年,他们一直在那里。听人说,他们是因为桃色事件从山东老家逃到这里来的。夜晚,他们就睡在那间小小的棚子里,靠做这个小买卖,维持生活,享受幸福。

小棚子也经受风吹雨打,夜晚,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梦?我有时想写一篇小说,又觉得没有意思。写成了,还不是一篇新的文君当炉的故事?

不过,我确是常常想,她们为什么能那样和气生财,那样招人喜爱,那样看重自己的职业,也使得别人看重自己。他们不是本小利薄吗?不是早出晚归吗?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吗?

12、找出第1段中起总括作用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是三个反问句,把它们改成陈述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6、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你有没有类似的发现,请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⑴ lái ⑵ yòu ⑶ hé ⑷ bō

⑸ xuàn ⑹ bō ⑺ shú jiē ⑻ bí qí

2、C

3、《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4、⑴ 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北京的声与色》。

⑵ 拨浪鼓和小鼓给他以快感。

5、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二、阅读

(一)

6、① 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 叫卖有不同的声调。

7、叫卖的方法:① 吆喝制作的过程;② 借甲物形容乙物;③ 戏剧性吆喝。

叫卖的声调:① 声音细而高;② 声音低而沉;③ 忽高忽低。

8、写实的成分多,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可能会“吓了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幽默风趣。

9、北京

10、充满了怀念之情。

11、提示:注意要有地方特色。

(二)

12、一年之内,春夏秋冬,也总有一些小贩,进村来做买卖。

13、他们本小利薄,早出晚归,劳累一年,才仅仅能养家糊口。

反问语气更能表现出小贩们的生活艰难。

14、家乡小贩和气待人,看重自己的职业,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15、作者对小贩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三、写作

16、提示:要从日常生活中品味出乐趣、情趣来。

查看更多
【《吆喝》优化测控】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89101/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