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要求,有人认为应该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章熊认为有效的阅读应该达到以下目标: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新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对高中语文阅读作出了大致相同的几点要求,笔者认为,高中生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感知能力。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地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识别文字信号,不可能将所有文字信息全部传给大脑,使之对应内化为“义”,而是要通过视觉分析器来扫描有效信息,检索出与自己阅读目标一致的内容,善于跳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这种选择的能力强,则感知的能力强。有人逐字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却并不能明白意义,其原因多出于缺少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认知语言符号的意义,准确把握语境特征,填补语意空白,准确体识语体风格,这就是感知准确度高。要确保准确度高,还须能抓住初感,因为它是对文字代码的直觉,这种直觉因对新鲜刺激特别敏感,无心理定势干扰,往往最易于捕捉真实可靠而最有价值的信息。
2.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径;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细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
3.评价和鉴赏能力。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传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识阅读作品的价值,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体验。
这种评价和鉴赏能力,既是以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又是知识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具体表现;它既要对现有作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要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对照;它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标准,并且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升标准的层次,从而不断提高评价鉴赏的水平。
4.想象和创造能力。阅读是读者的主动的心智活动,它以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思想情感的撞击为特征,因此,阅读从来都不只是对文本意义的重建,它还非常突出地表现为根据读者的经历、体验、知识、性格、思想在阅读中作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或是据作品的语言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形象的表征,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或是在作品语言信息的诱导下,根据经验,延伸想象的时间、空间,强化、丰富现时的体验、感受,或是由文本出发,产生对自己的一种观照、思考,对社会其他事物的比照思考,使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文本意义的构建,从而使阅读超越作者的思路,使读者的认识超越作品本身的意义。
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训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语文教材规定,高一年级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年级则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能力,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现代文阅读教材,其训练的阶梯则更加合理、科学,从实践的效果看,这种安排是非常可取的,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章可循、效率低下的弊病。须知,教师的要求和训练,必须以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产生成功的体验为基础,方能真正取得持久不断的成效。
②养成良好习惯,形成阅读技能。根据对阅读能力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注重阅读的外化行为活动对内化活动的促进作用。在中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下大力气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使中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技能,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能力。比如通过强化阅读的注意力,学会跳读,突出选择性,提高速度;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要点,强化整体意识;通过咀嚼、品味重点词句的语境义、语里义,提高理解能力;通过结构形式的比较分析,提高评价、鉴赏能力;通过联想、想象,提高创造性阅读的水平。在总体的操作上,注意默读和吟诵相结合。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勤动笔,圈点、批注、摘录、写随感、作评论,不一而足;常思辨,善讨论,相互启发,主动交流,在合作中提高。
③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作品语言信息的传递实质上是思维在活动。阅读言语作品,是理解作者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阅读的是语言,接受的是思想感情;同样读者要感知、辨析、评价、创造,也是借助于语言在思考。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表现的一般思维规律,遵循认识思维规律,在阅读过程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发散和概括互为补充,尤其要根据汉语言表达的“板块式”特征,学会抓住词句以至段章的内在联系,从模糊含混中体会丰富的意蕴。坚持从信息的筛选到处理加工,均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线,使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至于停留在一般的朗读记诵、一般的信息接受的层次,使读者的心智得到不断的开发。
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阅读,必然是多元的。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的吸收、阅读的积累,另一方面各类信息的收集、碰撞,又常常会使读者在信息的交融碰撞中产生新的启发、认识。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必须以深厚的知识文化素养为基础的。知识文化背景的宽厚不同,直接影响读者阅读心理活动,而且包括阅读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是敏锐的语感能力,也都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
因此高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在以课堂阅读为中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阅读视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对象的选择上做有效的指导,还要善于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的增强,使学生善于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