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燕子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基础知识

【原文】:

施闰章《燕子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

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

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释】: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滨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翻译】:料峭的绝壁伫立在寒云外,亭子在余晖的映照下更显孤单。从六朝流到现在的江水涛涛缓缓,一切都被带走了,只剩下江渚上闲适的白鸥。江城中下着雨树荫下更添了几分阴暗,望去吴青山天青的厉害。独坐燕子矶头有谁一起垂钓?暮霭渐渐笼罩,却浑然不知,不知道回家。

【赏析】:丰子恺先生在谈中国画的构图时,曾谈到“物体的重量”这一概念。按照他的解释,山水画中最轻是云烟山水树木一类的自然物;然后是人造物,如桥梁、房屋、车船,拿到现在就该有飞机、坦克、公路、高速铁路、动车组一类的了;最重的是动物,重中之重的是人。施闰章并不是画家,而他的这首小诗却仿佛深得“画中三味”似的。你瞧,他似拿着画笔,几乎是三两笔,转瞬间“燕子矶”那三面悬绝的陡峭岩壁就跃然纸上。然后,他开始画云画水,那远远流来的江水滔滔缓缓,天空中盘桓的阴云飘飘渺渺,缠绕在嵯峨绝壁之间,更显得燕子矶的峻拔高远,气势不凡。竟像险峰一样逼仄,让人仰视。那江水不但悠远而且古老,是从六朝流到现在的呀,可是此刻一切都被湍急的江水带走了,只剩下江渚上闲适的白鸥了。读到这里,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境。在远景中,诗人还画了一个亭子,,它孤零零的挺立在落日余晖中,悄然面对山水,即衬托出燕子矶的奇绝,也在冷冽中增添了一丝暖意。

如果说,在这幅画中,山水是衬景,亭台出意境,那么“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一句则无疑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也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了。此句一出,全诗立即变得生机勃勃,使正幅画面都生气盎然起来。

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的把钓老者的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已经落了,暮霭也渐渐笼罩了他,他却浑然不知。他在望着钓竿出神?在凝视悠远的流水?在顾盼飞翔的白鸥?在欣赏远处的矶峰、危亭?还是陶醉在傍晚的安谧、静寂、肃穆和闲适中?一下子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更让我们连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阅读训练】: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答出2点即得4分)

2.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2分)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身守的生活和向往之情。(2分)

查看更多
【施闰章《燕子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85419/
上一篇: 歪斜的近义词
基础知识推荐
热门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