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虽然出生在北京,但生不逢时,身在唐代,而不是现代。唐代的范阳距京城长安甚远,地近蛮荒,而且多数时间不行王化,为藩镇割据之地,更何况浪仙出自寒门,碑志说他“祖宗官爵,顾未研祥,中多高蹈不仕”,其实就是平民之家。
虽为寒士阶层,但贾岛深受儒家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思想的影响,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唐代虽然实施了科举制度,一些寒士阶层也凭借科举制度进身统治阶级上层,但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名额的稀少,实质上并不能改变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而落第也自然就成为众多应举者几无例外的一般结局和不得不接受的命运。若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认为贾岛的一生虽然是悲剧的一生,但这失意落魄却并非贾岛所独有,而是中晚唐时期众多寒士阶层文士普遍悲凉凄惨命运的缩影和写照。即便如此,以贾岛为代表的唐代寒士阶层依然展示出特异的神采与耀眼的光芒。
心忧苍生,胸怀天下。对于国事而言,贾岛则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社会有所补益。贾岛拥有那个时代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拥有的理想与胸怀,虽然出身卑微,除了腹中才华和手中之剑外别无长物,但始终怀抱苍生,心忧社稷,以扶危济困为责,以天下为己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会自东浮去,将何欲致君?”、“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等,正是贾岛心怀家国、不忘社稷寒士精神的又一体现。
作为寒士阶层与寒士精神的代表,贾岛并不孤单,唐人就是唐人,与贾岛同时代的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李贺,贾岛的友人韩愈、张籍、孟郊、卢仝、马异,以及作为后辈的李商隐、温庭筠等众多的诗人均与贾岛一样,有着身微志远、穷且益坚的傲世风骨,有着珍惜友情、亲近自然的朴实情感,有着笑傲权门、气骨高洁的士人品格,有着悲天悯人、苍生若己的社会良知,有着扶危济困、急人之难的仗义举止,有着不平则鸣、放言时弊的热血激情,有着坚持道义、舍身忘我的牺牲精神,有着心忧黎元、胸怀天下的伟岸胸襟,有着安抚社稷、造福苍生的理想信念。这就是寒士的精神与寒士的情怀,而且越是在社会动荡、国家危亡之际,越能激发起寒士阶层的热血激情和报国之志。他们以“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的豪情壮志,以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坚韧,以“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高度自信,以瘦弱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怀抱“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承担起时代、社会和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他们为人性的光辉而吟咏,为百姓的疾苦而呐喊,为社会的不公而控诉,为美好的理想而讴歌,毅然决然地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成败不足以论英雄,正是寒士阶层与寒士精神光耀了历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曾经煊赫一时的盛世的脊梁。当今的知识分子或许也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一些血性和精神。
贾岛诗歌的成就很大,在中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所谓郊寒岛瘦,变格入僻,别开生面。贾岛在晚唐备受推崇,在宋代被奉为楷式,而明清两代亦时被追捧,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颇为兴盛,作为在文学史中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唐代知名诗人,贾岛研究也日渐升温,但至今尚无一部有分量的学术研究专著问世,这不能不说是唐代诗歌研究中的一个缺憾。震英此前已有十数篇颇有价值的关于贾岛研究的论文刊行,代表了贾岛研究的前沿与风尚,而震英此作适时而出,作为新中国系统研究唐代诗人贾岛的第一部专著,又将贾岛研究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堪称度越时流,亦足以弥补此憾。
震英(注:《寒士的低吟:贾岛诗歌艺术新探》 张震英著)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晚唐文学研究,所得多真知灼见,不落俗套。此书立足于贾岛研究的创新,视角新颖,力避平熟,在前人未曾论及或讨论不够的难点、重点问题上突破,其于贾岛的献纳之作、盛唐气格作品、诗歌的僧衲气、蝉与寒士形象、奇思与僻涩、五律的对仗艺术等等,多前人所未发,见解深刻,论述严谨,行文精练,并将对作品细腻的审美感悟融入知人论世的分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贾岛身世的感慨和遭遇的同情,使此书不仅材料、结论信实,而且时见性灵的才思与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