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是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著名经学家兼文献学家刘向:《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向并没有确指记录者是谁,但认定此书是孔子学生当时的听讲笔记,记下的都是好话。与刘向同时的另一著名经学家匡衡,却以为此书不仅记言,而且记行。不过,匡衡并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子夏是孔子晚年的著名门徒,在孔子死时年方二十八岁,在孔子死后与子游、子张、曾参等,各立门户,互相攻讦。但汉朝以来的学者,多以为他是孔门大部分经书的传授者。因此,谶书这样说也许不无根据。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

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阅读附答案

刘向的儿子刘歆则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此说有两点新意,一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回答“时人”的话,二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弟子互相议论的记录,这些议论若不属于“接闻于夫子之语”的范围,在书中便不收录。作为对书的描述,刘歆此说是相当全面的,尽管他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因此,近百年后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袭用此说,表明它为人们所接受。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孔子的著名弟子,如颜回、子路、宰予等,都比孔子早死,又如冉伯牛、原宪等,或病或隐,怎能在孔子死后参与《论语》结集呢?

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论语》的撰集者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根据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因为郑玄的《论语序》早佚,即使博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

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但已是郑玄去世后六百年的事。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他以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他的理由极简单,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孔子弟子中间最年轻,但《论语》却记载了曾参老死的情形,那时“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

经学家也好,理学家也好,谁都没有提供《论语》结集时间和作者的确凿证明。既然如此,《论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岂非存在莫大疑问?

(摘引自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是较早涉及《论语》作者研究的人,他肯定《论语》是孔子弟子当时的听讲笔记,记录的都是有价值的话。

B.刘歆没有明确指出《论语》的编撰者具体是指孔子的哪些学生,但他对《论语》内容的描述有一定的新意。

C.郑玄对刘歆回避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在《论语序》中指出《论语》是由孔子的门人仲弓、子游、子夏等整理结集的。

D.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他从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春、子思等人才是《论语》的编撰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汉学者匡衡认为《论语》是记言兼记行的著作,持论和刘向有明显区别,尽管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

B.子夏是《论语》编撰结集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论语》作者的观点。

C.东汉学者赵岐称《论语》的作者为“七十子之畴”,只给出一个相对笼统的范围而没有确指,这样说很难让人满意。

D.柳宗元的观点得到了程颐、朱熹等人的响应,但刘宝楠引用《论语》原著的内容,直接驳倒了其中的一条立论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版权”归属的研究者从西汉直到清代不乏其人,这些研究都是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B.《论语》“版权”的争讼主要集中于其作者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再传弟子、具体有哪些人,结集于孔子生前还是死后。

C.尽管过去的经学家和理学家都对《论语》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考证工作,但他们的研究最终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

D.学界必须回答《论语》到底由何人整理编撰、具体结集于何时等问题,否则孔子和《论语》之间的关系会模糊不清。

1. (3分)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A、B、C、D四项表述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文章说“刘歆……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第二段),“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第三段),可见C项的前半句说法是符合原文内容的,但第三段末句有“即使博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的信息,意思是我们还不能确定郑玄的观点就出自《论语序》,因此C项的后半句与原文内容并不相符。A项是对原文第一、二句话的概括,没有问题。原文说刘歆的说法“有两点新意”,但他“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B项的表述是对的。“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说明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提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的看法,并从两个方面举证分析,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2. (3分)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应该是B。文章第一段说“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原文说刘向认为《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是学生的听讲笔记,不会出现老师死后的内容,这意味着刘向判断《论语》成书于孔子生前;但谶书作者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假如这种观点站得住脚,就会否定刘向关于《论语》成书时间的判断,而刘向的观点涉及《论语》的作者、结集时间和作品内容等多方面,因此B项说“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论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匡衡讲的是《论语》的内容而没有涉及作者,A项的表述没有问题。原文说“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刘歆谈到《论语》作者时说法比较含糊,赵岐对此没有做进一步明确,也只是笼统地表述为“七十子之畴”,自然不能让人满意,所以C项是正确的。由第四段“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等信息不难发现,D项表述也与原文意思相符。

3. (3分)

【参考答案】B

查看更多
【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83664/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