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将发过来的教案仔细读了。觉得很好。
这个课按你这个方案去做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了。
我的建议是――
第一块
开课揭题,一开课可不要二三学生讲,此时的讲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简介太长,得需要两三分钟。可简略介绍。
朗读的过程也有点繁,还要在简化过程、变化形式上想点子。
第二块:
老师没有示范。
还需要把有关欣赏的内容进一步整合。线条要进一步单纯。
这一块是发言可以形成高潮的地方,所以一定要给学生给抓手。
第三块:
这一块做得比较好了,要求还可以明晰一点。老师一定要有一两次示范。
这一课就你的方案来说,是三块:
诵读感受
语言品味
迁移创编
是不是还可以想这样的方案:
如:
整体理解(也就是你教案中的朗读说读)
选点赏析(专门欣赏文中的用词之美,感受情感之美)
精段背读(激情背读第三段)
如更为开放一些的:
朗读体验
话题研讨(把品析这一块分成三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自由赏析)
拓展积累
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用四步完成的可能。
如果时间不是太紧的话,可以慢慢地想,尽可能地从课文里面多发现点东西。
YYC 10月6日
夏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