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只有一个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歇、拎、啦、甸、哦”五个生字;积累“伶俐、沉甸甸”等词语;正确书写“歇、拎、痛、甸、折”五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能展开合理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续编故事,演一演。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作为子女要关心、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1、自学生字,掌握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15只有一个儿子。
2、听课文录音,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3、听后反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三个儿子
4、引导学生质疑:听了故事,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上说只有一个儿子?)
(二)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逐节试读课文,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生字。
3、学习课文中的五个生字。
(1) 个人自学。
(2) 小组交流。
歇:右边的部首是“欠”。
“沉甸甸”的“甸”读第一声。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4、 学习课文1—6节。
过渡: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中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三个妈妈对儿子的评价。
(1)轻声读,三个妈妈评价儿子的话,用“——”划出。
(2)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又伶俐,又有力气
唱起歌来赛过黄莺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3) 指导读好妈妈们的话。
(4)妈妈觉得她们的儿子怎么样?
过渡:她们的儿子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5、 学习课文7—11节。
(1)师生合作读。
(2)体会句子: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
A. 读句子。
B.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找出写三位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行为的句子,用“~~~~”划出。
A. 出示句子:
第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像车轮子在转。他看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二个孩子只顾自己唱歌,像只小黄莺。他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B. 抓住“只顾、看也不看一眼、也不看一眼”体会第一、第二个孩子的表现。
C. 抓住“跑到、接过、提走”这些动词,体会第三个孩子懂得关心、孝敬长辈。
D. 指导读句。
E. 你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6、 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 分角色读妈妈们和老爷爷的话。
(2) 想想:老爷爷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3) 小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分角色读全文。
(四)发挥想像,创作表演。
1、展开想像,说说:三位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家会对自已的儿子怎么说,怎么做?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有什么反应?
提供语言材料:妈妈指着儿子,生气地说:“ ”
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
……
2、与同学合作,演一演。
(1) 准备活动。
(2) 交流汇报。
(3) 评议。
3、展开想像,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儿子,会怎么做?
4、与同桌合作,演一演。
(五)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歇”。
3、写字练习。
4、选词填空,区分“什么、怎么”。
教学效果反馈 《只有一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示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接触。并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