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完《郑成功》第一课时,在下课铃打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灵机一动,和学生有了如下对话:
师:台湾人民欢庆胜利,迎接郑军,其场面之壮大、气氛之热烈让人感动。老师有个小小的疑惑,大家看看,台湾人民给郑成功及他的士兵送来了什么礼物?
生:粮食、海鲜、蔬菜、茶叶,鹿皮、兽肉……
师:你看,问题来了。前文说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按理说,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应该很艰辛。可是从这里来看,他们有这么多东西,多富有啊!
生:(疑惑)
生:不对!这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生活艰辛!
师:何以见得?
生:郑成功带领军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他们喜出望外、载歌载舞。可见他们被压迫、奴役的程度之深。他们送给郑成功及他的士兵的这些东西,是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才会拿出来。郑成功是他们的大恩人,所以他们把这些压箱底的东西全拿出来慰问郑军官兵了。
师生会心一笑,纷纷点头。
【反思】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
喜欢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思考,真正读进文字里面去。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思考的氛围,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平淡的地方进行追问,并努力让追问固定在他们的思维模式中。我想,这或许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吧。
都说学数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多维、缜密、全面。我以为,这并非数学学科的专利,语文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学生可以在对文字的涵咏过程中使思维变得越来越深刻。
《郑成功》的这个教学片段完全是偶得,现在想来显得有些随意,突然之间,把学生扔进了一个疑问的大口袋,在与下课铃的“斗争”中,这个疑惑占据了他们的大脑,思维飞速旋转,很快便有了上面的那个答案,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