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

教学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有是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素质。因此,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合作学习的意义,在实际实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以及改进的一点建议。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意义

问题

建议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它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伴随着试验区教师的课堂实践,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得到实验区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实验区广大的学习接受和喜欢。它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了学习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过去的课堂中,虽然也有合作,但那只是浅层次的讨论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它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有不同的合作形式,有严格的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只有相互团结,相互信任,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合作、又体现了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社会,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更是一种国家和社会所共同倡导的时代精神。

(二)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过去的课堂,多数情况是老师讲学生听,既是学生发言也是学生站起来一个一个的讲,当然大多数情况是学习好的同学讲的多,因为学困生多数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发言的被动局面,有时老师想让学习差的同学讲一讲,那也只是作为“面向全体”的点缀罢了,因为客观上老师确实怕学困生讲不清楚,耽误教学时间。而合作学习就有效地打破了这种局面,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到其中,还必须按照分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得到本组同学的补充认可后,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交流,因为有分工、有责任,大家都必须发言。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和过去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即使你的意见是错误的,也必须自己先讲出来,再得到别人的纠正。因此,学生都得动脑筋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这种学习式如果长期坚持,有效运用,定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方式也随着课改实践的过程而不断深化,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也从老师提出、学生提出到多种形式的提出问题。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能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最多样化学习形式的结合。特别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在合作讨论中,老师已不再限定学生讨论的答案统一在老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之中,学生讨论结果也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却是精彩独到的、受学生瞩目和欢迎的,是超越老师和挑战教材的。值得惊喜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有很多过去曾是一言不发的同学,很多时候也能产生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奇特的想法,博得师生的刮目相看。

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合作学习已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践中运用。但是综观课堂实践过程,我们必须看到,合作学习方式在操作层面上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指导方面的,有些甚至是很严重的,如不及时纠正,有可能产生错误导向。从目前情况看,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形式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只把它当成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在课堂上过一会儿用一次,(有人听课更甚),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这样的合作学习实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一种典型的无效学习。

(二)教师提出问题不当,难易无度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考,随着提出问题。这样问题太容易,没有讨论价值,答案是书中现成的,俯拾即是。讨论的问题太难,又使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诌八扯,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

(三)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也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又不是做得很好,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使学生显得匆忙、零乱,来不及形成较完整的答案,就又被老师打住进行其他内容。之所以这样做,从主观讲,还是老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害怕学生的讨论话题超出了教材内容而难以把握评判。从客观讲,主要是怕耽误教学时间。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还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摸索。

(四)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因素,即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也就是说,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互相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但我们的学生实际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往往是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很多老师还特别注重好、中、差搭配结合,这样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往往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依赖的、主从的关系,即知识基础好、表面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那些学困生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即使发言,不是语无伦次就是不着边际,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差的。

(五)重复不变的讨论形成和人员分工,降低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同是形式使用的时间过长、次数过多,就会失去新鲜感,降低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常识。但在我们的课堂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有很多合作学习小组甚至一学期都不改变形式,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使有的合作讨论就完全失去意义,个别同学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

三、改进建议

通过对以上课堂实践问题的了解分析,我们找到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原因,也就找到了改进办法。我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要搞好课堂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做好以下方面的改进工作:

(一)认真学习和理解课改的新理念

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最根本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深入理解不够,跳不出过去教学的圈子,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看到学生的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这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总结、反思

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想尽快地进入状态,就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从中汲取好的做法发扬光大。从我们实验区的实际情况看,这方面做得好的老师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三)增强学生观,以自己学生的客观实际为实践前提

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南北有差距,东西不同俗。就同一地区,也是山川有别、城乡存异。我们的出发点一定要建立在符合自己的学生特点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指导教学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生搬硬套。表现在课堂上,要求教师提出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从成功教育的思想特点出发,就是要掌握好学生知识的起点,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中的成功喜悦,培养成功心理意识。

(四)合作讨论时机的选择,应是学生对课堂出现的问题不由得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时

前面已讨论了提出合作讨论问题过易、过难的弊端,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善于抓住恰当的讨论时机。当有学生提出此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没有结果,学生表现出很想知道答案但无法解决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效果很好。

(五)合作讨论的结果运用应体现民主性、广泛性、检查反馈性

目前,在我们实验区的课堂上,还存在着只安排讨论但不重视讨论结果的问题,或者不把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科学的小结。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这种学习形式索然无味,而因此降低学习兴趣。实际上这种合作讨论结果的运用,既是对老师整理、归纳、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总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要根据合作过程讨论的重点,了解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要从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实在没时间,应在课下抽查或检查,以保证对学生情况的最基本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

(六)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7683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