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快餐
——随文小练笔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随文练笔不同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那么,如何设计随文练笔呢?
一、深挖课文内容
小练笔是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的,设计练笔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补白、凸现思想、显化情感等。
1、提炼内容。
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读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把下列句子写具体:总理的生活是那么简朴,你看他办公室的设施是那么简单,只有一张写字台、一盏台灯、两把小转椅;工作了一夜,他的晚餐是那么随意,一杯绿茶、两把小转椅;总理的工作是那么劳苦,一夜要批一尺来厚的文件。他批阅文章是那么认真,一边看,一边画,一边想,一边问,他工作了整整一夜;总理待人是那么可亲,到了办公室,他让“我”去休息,他自己审阅文件,值班室的同志叫“我”时,他亲切地招呼“我”坐下;工作了一夜,他让“我”一起和他喝茶,吃花生米。提炼概括课文的内容,以此加深理解,并获得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
2、填补空白。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进行补充练习。如《草船借箭》中可以让学生补写“军令状”。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
3、凸现思想。
文章的思想在语言文字中若隐若现,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写时的整理和加工,可以使这种思想变得明晰而完整。如在教《白杨》时,设计这样的一个练习:“现在我们就以课文中这位叔叔的事儿写一段话。巧了,这位叔叔也姓杨,我们就称他杨叔叔吧。写的时候,请用上刚刚学到的‘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几个词语。”赞颂白杨不是课文的写作目的,赞美人才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于老师设计的这一训练,不但使在文中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两组关联词及时得到迁移运用,而且在树与人之间搭起一道桥梁,写的同时,课文的中心思想已跃然纸上。
4、显化情感。
小语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然后教师利用“迁移”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如《秋游景山》描写了北京景山公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这种情感之后,引导学生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迁移转化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秋游××》,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内容具体,而且感情真挚。
二、巩固写作方法
1、模仿训练。
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随文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如,《威尼斯的小艇》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时,紧紧围绕中心句,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令人读了如临其境。学完这一段,教师可“照本”宣读一段话:“XX同学骑自行车的技术特别高。……”然后,以“妈妈削苹果真麻利”为开头作一次练笔。
2、换记叙方式。
将课文中的有关段落进行合理的转换,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语言转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变换句式,如将《林海》中的第二段改写成如《桂林山水》第二段一样的并列式;另一种是改变语序,如一些看图学文或配有插图的课文,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观察角度,重新组合成文。
3、改文章的体裁。
同一题材,换一种表现手法,与原作比比谁棒,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习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把《新型玻璃》改写成童话《瞧我们一家子》;把《少年闰土》改写成《鲁迅日记》;把一些古诗改写成散文。
4、强化训练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明确的重点训练项目,随文练笔应突出该项目的强化训练,从而优化本给课文的学习效果。如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为突出这一训练重点,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我班》为题展开想象练笔,学完《琥珀》之后,让学生就某个工艺品或一幅画想象出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如此,在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就更为丰富、合理了。
这种随课文进行的小练笔,好处有三:
第一,理解运用相得益彰。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第二,提供现成的“下锅之米”。学生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的训练的一个难点。这种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突破了难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