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说明]
这是 “非指示性”课题组的新式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它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不预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确定);二是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问题答案由学生讨论后形成基本共识,而不是教师在教案中就规定学生怎么回答)。
两个“不预设”,是与“非指示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指示教学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的“二不”精神相一致的。
“非指示性”教案由三部分组成:教学设想;教学流程;课后补充。“教学设想”体现教师教学本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打算;“教学流程”展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引导,不明确指示),学生的具体活动空着;“课后补充”包括两方面,一是补充记录学生典型的课堂活动,二是补充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设想]
本诗浅显易懂,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将会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四自”贯穿整堂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本诗教学时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同样是“非指示性”教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稍异于认知性学习。一般情况下,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必让学生先明确一个学习目标,它往往是面向全文的整体感知,不分角度,不分层面。本诗篇幅虽然有点长,但主题明确,更需要整体体验与感知。本诗的“非指示性”教学方法是: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反复诵读,理解与感悟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教师只作引导,不作明确的指示(这是任何“非指示性”课型的共同点)。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课堂、进入文本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倾听学生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
打算这样安排教学:学生初读全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再读全诗,推测判断一下诗人的情况;教师介绍诗人的简况(反法西斯战士、2战期间,法国处在德国侵略之下),让学生三读本诗,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四读本诗,欣赏研究本诗的构思;讨论交流之后,反省自身的研读欣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最后,仿写,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
每位学生准备笔记本,随时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安排:一节课。
上课时间: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班级:高一(3)班。
[教学流程]
一.教师激趣
在语文读本中,有一个我们颇为陌生的名字,他就是法国的艾吕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自由》。
二.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教师导语: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
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介绍时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讲空话、套话。
推测判断一下诗人的情况,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再读本诗,明确文章内容。
教师导语:前20节有哪些特点,这样不停的重复是否让你感到烦琐?
请再读一遍。透过字句,请你说说,为前20节理一下脉络。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三读本诗,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教师导语:听了刚才的介绍,请再读本诗,然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
欣赏体会本诗的艺术价值、构思
教师导语:现在,请你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去欣赏、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如果你认为诗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
边读边写。5分钟左右。
然后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五.教师介绍一篇他人的赏析文章
教师不介绍自己的研读感受,因为有更好的——作品鉴赏 《自由》一诗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收在艾吕雅1942年秘密出版的《诗与真》集中。那时欧洲在法西斯的铁蹄下呻吟,法兰西被纳粹德国扼住了咽喉,自由被凌辱,被杀死在尘埃中。读完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强烈的追求,诗人仿佛在做梦,那种推动他着魔似地在一切物体上涂写“自由”的力便是他潜意识中对自由的渴望,对民族解放的渴望。该诗较长,共二十一节,八十五行,继承了西诗铺陈的特色。从第一节到第四节,诗人梦见的是童年所见的旧物:小学生的练习本,学校里的课桌,教室外的大树,夏天的沙地,冬日的白雪,写到第二节,梦境变得有些模糊起来,读过的书页和空白的书页上幻化出“石头血纸张或灰烬”,接着诗人仿佛又看见书里那些“金黄色的图片”,图片上画着古代的武士,国王的王冠……诗人触景主情,想到国土丧失,自己和整个民族一起沦入异族的统治,而童年已逝,一去不返,无优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可复得,如今童年的情景在梦中重现,于是诗人便满怀深信地在这些旧物上——写上自由两个大字。“在童年的回声上/我写你的名字”,这一句最叫人耳目一新。童年时具体可感的物件都比作一片回声穿透时间的隔膜,直传到现在,诗人甚至连这回声部不放过,也要在上面写下自由的名字。在飘渺的回声上写下自由的名字,这个意境来得空灵虚渺,更加深了读者的梦幻感。接着诗人的梦境移到了大自然,从第五节到第十节,罗列了一系列自然景观。当然梦境是不连贯的和没有很强逻辑性的,在自然景物中有时也插入其他的事物,而且自然景物本身往往也改变了模样。比如在“夜的奇景”中奇怪地幻入了每日不可或映的“白面包”。再往后诗人见到他的那些“大蓝色的旧布头”,又见到了一口腐烂的池塘,在这池塘里连太阳都沤烂发霉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一片清幽的湖水,湖面上映着熠熠生辉的月亮,诗人的眼光又转向夜色笼罩的原野和遥远的地平线,归巢的夜鸟扑拘着翅膀,一堆一堆的黑影象是一座座黑平平的磨坊,随后夜渐渐离去,朝霞升起,映着大海和海上的船只,映着耸立的山岗。在所有这些梦境中的美景上,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部写上“自由”这个字眼。后来梦境从地下移到天上,象泡沫一样的云堆,暴风雨庄急骤地流着“汗珠”,“稠密而乏味的雨水”倾盆似地从天上泻下来,就是在这样一些无定型的自然景观上,诗人幻想着也能够写上自由的名字。他仿佛有无限的威力,能把自由带给世上所有的事物。从第十一节到第十六节诗,诗人的梦幻从自然界回到“人间”,回到他周围熟悉的事物。“切成两半的果实”似乎是相当时分裂成两半的法国领土,即北方的“占领区”和南方的维希政权辖区,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点燃的灯”和“熄灭的灯”这两个形象就容易解释了:“熄灭的灯”指法国本土,人民在纳粹的黑暗统治下艰难度日,“点燃的灯”显然指在伦敦由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诗人抚着他心爱的小狗,在它全身写遍“自由”,他看着身边一切熟悉的物件,一支蜡烛在燃烧,颤动的火焰照着屋里的一切,诗人更感觉到自由的珍贵,没有自由,这一切心爱的物件也会变得索然寡味,于是他在这些东西上面也写下它的名字。诗人还梦到了他的那些参加抵抗运动的朋友们,他在他们的额头上,在他们为互相鼓励而伸出的手上写下自由的名字。从第十七节到第二十一节诗,涛人的涂写对象变得虚幻和更加抽象起来。“在罩住惊奇之物的玻璃窗上”,惊奇之物是指什么呢!这也许就是人民的反抗力量,人民“专注的嘴唇”从来就没有沉默过,一旦爆发出来,将会翻天覆地,对纳粹法西斯来说,就不仅仅局限在大吃一惊上面了。诗人从事地下活动,到处躲避纳粹的魔爪,自由的灯塔暂时倒下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也为自己的命运担忧。他也经常感觉到“空虚”,“孤寂”,仿佛听到死神的脚步声在门外走过,看到它留下的“行迹”。对自由的追求从来都伴随着危险,有时甚至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是诗人并不被这一切吓倒,即使在梦中他也见到希望曙光;遭受创伤的身体定会复原,危险将会消失,希望的嫩芽将会毫无顾忌地生长出来。第二十一节诗似乎是诗人从梦中醒来后的独白,比较直露,感情充沛,语句问的逻辑联系也非常清晰,与前面的诗句大不相同。梦醒了,诗人追求自由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最末一句“自由”二字,在原文里也只有三个音节,但在读者的耳朵里似乎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其响悠长,其意深远。诗人在梦中涂写的“自由”这时变得明朗了,自由蕴藏在一切事物之中,它是扼杀不掉的,它生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此外,未句的“自由”与诗题的“自由”正好形成一个回环,遥相呼应,可见诗人的匠心所在。综观全诗,可发现该诗有两个主要特色,其一,诗歌形式的独创性。《自由》诗的主题开门见山,一点也不晦涩难懂。全诗八十五行,有二十句“我写你的名字”,前二十节的句式全是“在……之上”,这里采用的是“迭句”和“反复”的手法。这种手法若使用不当,会给人以絮叨和繁琐的感觉,可是艾吕雅在诗中用得比较成功,第一部分诗人罗列了童年时的旧物,然后是自然的景观,接着是身边熟悉的人和物,第四部分上升到抽象的概念,虽然是一幅幅跳跃式的梦幻般的画面,却还可以分出比较清晰的层次来。诗人的感觉很细腻,列出的物件和景物给人以亲切感,每节最后一句“我写你的名字,饱含深情,很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全诗虽无韵,但每行音节大致相当,节奏和词语富有音乐的和谐。第二个特点,就是诗人善用许多奇崛的意象和新奇的字句来加深读者的印象,显示出诗人很深的炼字炼句的功夫。诗的语汇不仅要精炼,而且要具备象征和暗示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精炼简洁的文字中要包蕴尽可能多的内涵,能引发读者尽可能多的想象和美感。《自由》一诗在这方面虽然算不上最优秀的作品,但也有许多意象饱满、耐人寻味的好诗句,如:“在我童年的回声上/我写你的名字”,“在灿烂太阳的池塘上/有月光皎皎的湖水上/我写你的名字,等等。“新”和“奇”正是超现实主义诗人追求的目标,艾吕雅虽然脱离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但是却继承了这份遗产。《自由》一诗中,新奇的形象比比皆是:“云堆的泡沫”、“暴雨的汗珠”,“颜色的钟铃”,“烦恼的墙壁”,“赤裸的孤寂”,等等。“梦是愿望的达成”。诗人艾吕雅在愿望受到压抑的年代,在诗中构筑梦境,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愿望,也是整个民族的愿望。自由不应该是虚幻的,它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上,一切事物都烙上了“自由”的字迹。愿自由不再成为幻梦,这,恐怕也是《自由》诗作者的希望所在。
六.反省自己的研读欣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教师导语:听了他人的赏析文章,对照自己的赏析阅读,请你作个反省比较,说说自己优点在哪,不足何在。
课后补记——
七.四读此诗,深入体会
教师导语:请各位带着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自由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
课后补记——
学生读后,教师也读了一遍。
八.仿写
教师导语:现在,我们感受了《自由》,请同学根据他的构思,仿写一小段,好吗?
九.教师反思
《自由》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四P18
原文如下
自 由
艾 吕 雅
在我的小学生练习簿上
在我的课桌上树皮上
在沙上在雪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读过的每一页上
在空白的每一页上
不论是石上血上纸上灰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镀金塑像上
在战士的武器上
在君王的冠冕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丛莽在沙漠上
在鸟巢在金雀花上
在我童年的回声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黑夜的奇迹上
在白昼的面包上
在互相订婚的四季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蓝天留给我的所有残片上
在池塘发霉的太阳上
在湖水动荡的月亮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田野上在地平线上
在飞鸟的翅膀上
在影子的风磨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每一阵扑面的曙光上
在海上在船上
在神志错乱的山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云的白沫上
在暴风雨的汗上
在稠而烦腻的雨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闪光的形象上
在彩色的钟声上
在自然的真理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苏醒的小路上
在展开的大道上
在泛滥的广场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点燃的灯上
在熄灭的灯上
在我所有联合的住宅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一剖两半的苹果上
一半是镜子一半是我的卧室
在我的空贝壳床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我的虽挑食而温驯的狗上
在它竖起的耳朵上
在它笨拙的爪子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我家门的跳板上
在熟悉亲昵的物件上
在受祝福的火之波浪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一切和谐相配的肉体上
在我朋友们的额上
在互相伸出的每只手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透入惊奇的窗玻璃上
在聚精会神的嘴唇上
超出一片寂静之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我被毁的避难所上
在我崩塌的灯塔上
在我烦闷叠成的墙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失去希求的失神上
在赤裸裸的孤寂上
在死亡的梯级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在恢复的健康上
在逝去的危险上
在无反顾的希望上
我写着你的名字
凭着一个词儿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我生到世上来就为了认识你
为了呼唤你的名字
自由
另印发我的仿写习作,课后供学生阅读。如下
日记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给姐姐的日记(仿海子)
小衣尚书
姐姐,今夜我在温州,万家灯火
姐姐,今夜我只有星光
霓虹灯里我举手无措
喧闹的说不出一个话语
姐姐,今夜我在温州
这是人潮中一座孤寂的城市
除了那些路过的车水马龙
温州------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咏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伤城
我把前程还给了前程
让奋斗的奋斗
今夜 知识属于它自己
一切都在照旧
今夜我只有漫天的星光 微弱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学业 我只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