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要给一段文章、或一幅画、一张照片拟个题目之类的事。
题目,即标题,一般都是字数不多的词语或短语,要求能准确概括,反映文章或其他作品的内容或主题。
拟标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有着眼于人和事的,如《同桌》、《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也有着眼于景物及事物的,如《在雨中》、《拖鞋珠故事》。主要的拟题方法有:(1)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2)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立体式联想或情感的共鸣,从而吸引读者。如《第二起跑线》、《夕阳红》、《“老黄牛”的故事》、《生命的绿洲》、《十六岁的花季》。(3)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生动、含蓄、新颖。如《迟到的友情》、《与祖国干杯》、《甜甜的教鞭》。(4)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别具风格。如《别了,三毛》、《江南雨》、《春蚕到丝方尽》。(5)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它能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既直观形象又含蓄隽永,引起无限联想。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6)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如《死海不死》、《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7)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愤怒的贺年卡》。
(二)短文三篇
第一篇
清晨,小街上异乎寻常的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两块大石头横在小溪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喂,快走啊!”一个高大个子猛摇车铃,声色俱厉。
“急死人了!”一个窈窕淑女粉面绯红,直跺红皮鞋。
“真见鬼,这个月的奖金砸了!”一长发男孩恨得直咬牙。
“唉,小街太窄了!”一中年中喟然长叹。
有几个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老翁,头发斑白,精神矍烁,嗓音洪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厮缠在一起的小伙子,站在街道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西去的前边走,别停止,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流动,一会儿便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似的欢歌。
第二篇
北风刮得很猛,十字路口,人来人往。“哎哟!”一个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跌了一个趔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散落在地上。呼呼的北风刮来,钱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不约而同地向钱飘去的方向跑去,喊着:“钱,快捡啊!”顿时,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老人愣住了。
没多久,“抡钱”的人们陆续朝老人走来,老人喜出望外。
老人用微颤的手数了数钱,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二十六张。
老人自言自语着:“不对,明明是二十五张的----”
一位中学生抢着喊开了:“谁多送了?”
一位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光顾帮人‘抢钱’,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欢爽朗的笑声。
第三篇
“给,找你的。”戴着红领巾的“代理小掌柜”递给我一大把纸币。我看也没看,把它塞进裤袋。
走出店门,同伴对我说:“把钱数一数,是不是少找了?”我摸出那把纸币,哦?多了一元?我又重数了一遍,没错,是多了!
“呵,该你走运。走,买吃的去。”
我迟疑了一下,正要跟他走,后面就跑来一个气喘吁吁的小男孩,是他——“小掌柜”。
糟糕,我暗自想着应付的办法。
“哥哥,对不起,我少找了你五角钱。”
“少找?”
“今天是‘六一’,货都折了价。我刚才弄错了,真对不起。”他把五角钱塞在我手里,转身跑了,胸前鲜红的红领巾随风飘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