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作者
二、郁达夫散文特点
三、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
哪些主要特征?
3.在做完以上阅读思考之后,你又发现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美妙所在?
学生讨论。理清思路:
1、《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第一至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一是着眼于人的生活,将北国冬天的蛰居异境与江南的冬天的曝背谈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江南冬天户外活动的乐趣;二是着眼于情调,将江南冬天与秋天的作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突出“明朗的情调”;三是着眼于花草植被,将闽粤等地的冬天――春、秋的延长,与江南冬天――含蓄生气作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温润生机,同时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四是着眼于人们的习惯,将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作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宜人,并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展示:
着眼点比较点作用
人的生活北国:蛰居异境江南:曝背谈天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
情调秋天:读书、写字的最惠季节冬天:如同北方的夏夜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情调
花草植被闽粤:春、秋的延长江南:含蓄生气突出江南冬天的温润生机
人的习惯德国;寒郊散步江南:寒郊散步突出江南冬天的逍遥宜人
这里写法上与《古都的秋》这一篇文章非常相似。
以上为第一部分(1-6节):侧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2、阅读第二部分(7-9节):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阅读第七段,写冬雨中的江南――悠闲境界,画一般的意境。找出文中关键句子。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这一个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悠闲境界。
总结: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阅读八段,写冬雪中的江南――诗意境界。这里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按不同时间(日暮-冬宵-雪夜-早晨)引用诗句来描写,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
◆阅读第九节,写旱冬的江南——晴和。散步的好天气。
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冬雨中的江南悠闲(绘画)
冬雪中的江南雪趣(吟诗)画意诗情
旱冬时的江南晴和(写实)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四、总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作者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和欣赏,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在自然中体验到的是一个人的生存境界,洒脱的心胸,对名利的淡薄,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做到了通过简省洗练语句传达丰富的意象这一目的。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