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公开课实录

教案设计

师:今天课前有点小意外,耽误了同学一点时间,也延误了听课老师的一点时间,黄老师先致以歉意,不过在这个小小的失误的环节中,我也看到了我们班集体非常的优秀,同学们先是安静的坐着,然后再唱起了你们熟悉我不熟悉的歌声,如果熟悉的话我也跟你们一起唱了。我本来想利用这一点点时间,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名字,我又担心万一说来了时间又不够,因为名字介绍我跟我们教高一的新同学,最多的介绍过两个星期,最短的也介绍了一节课,所以课间一点时间不要叫黄厚江三个字讲一个字还没说完,又要上课,对不对?而且我也担心分散大家学习的注意力,心里老想着黄老师的名字,那可能就有一点影响了,所以我就没有安排任何活动,我就看着同学们,我觉得这个班级真是非常优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经典的文章《阿房宫赋》,都知道了对不对?好的,同学们有没有预习?

《阿房宫》公开课实录

生齐:有

师:对,预习了,好的,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哪一位同学举手,我能今天耽误了一点时间,我们节奏快一点,可能效果更好,哪位同学主动说一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哪位?

生(举手):我就是先对照书本看看生字读音,因为古文和现代汉语不一样,再对着书本下注释加上自己的意思自己把课文翻译一遍,上课时假如老师翻译时可以对照自己 还可以考虑一下文章中心句是哪一句?还有总结比如说总结六国灭亡的原因就是。。。。。。

师:好的一下子,想不起来那么多,也不要紧,反正我们马上还要共同学习的,没有就请坐。这位同学预习的非常认真,做了三件事,一个是看注释、记作业,第二个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第三个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好的,黄老师对他的内容理解还比较正确,有没有同学除了这三件事还做了他没做的事情?请举手,就我预习做了刚才那位同学没做的事,有没有?

生:(没人举手)

师:没有啊,其实大家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你说看了注释理解意思,然后听老师讲,对照一下,如果老师不翻译怎么办呢?你说对照老师的翻译看理解是否正确,如果老师不翻译呢?

生:(学生窃窃私语)下课以后再跟老师讨论。

师:那我就想现在和你讨论。

生:现在可以大家一起讨论。

师:你真聪明,大家伙一起讨论,那我们现在就大家伙一起讨论。同学们预习的时候对照注释理解文本的基本意思,有没有遇到问题?

生:(没人举手)

师:像这样的文章详细的注释可以做到没有问题,如果再动脑筋还会发现问题,有没有同学对照注释看课文的时候发现问题的,有没有?

生:(没人举手)

师:都没有哦,大家都很自信哦,自信注释,自信自己,一个都没有?那黄老师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看第一小段最后一行,我们同学都很认真,书上写的密密麻麻的,最后一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里的“气候”怎么理解?跟我们今天常说的“气候”是不是相同?生: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生:(举手)咱们平时说的"气候"是天气的变化,但是书里的是用"气候"来表现阿房宫的盛大和宏大的气势。师:好的,这位同学解释的还是比较清楚,我们今天的气候应该是指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之内、比较长的一个时间之内气温等等变化的特征,这位同学说这里的“气候”是表现阿房宫的宏大,那么对于后半句的意思理解不同的有没有?有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生:(举手)我觉得它还可能指人的感情,不同的人的感受,对于那些统治者来说在那样一个宏大的高楼大厦里就觉得过着骄奢、舒适的生活,然而对于那些宫女就会觉得很凄清,他们的生活应该是一个对比,截然不同,突出宫女的凄冷的一方面。师:请坐,这位同学的理解非常丰富,如果能把你的理解表达的更简洁点会更好,现在我概括你的理解就是写宫中的不同的宫女的感受,现在有两种理解,我想听听大多数同学是什么意见,一种意见是强调阿房宫很大,有篇课文叫《天山景物记》也是的,一爬天山在下面是夏天,然后上面像春天,然后像秋天,然后山顶上像冬天,说明这座山很高,这里是说阿房宫太大了,这个宫是春天,这个宫是夏天,这个宫又是冬天,这是一种理解,第二种理解说这位同学刚刚讲的是不同的人在宫中的不同感受,现在倾向于前一种理解的同学举手,没有吗?刚才那位女同学你也改变主意了吗?生:因为我看到前面“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就觉得它不是仅仅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师: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会非常优秀,非常出色。首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能够反思自己的想法,乐于接受觉得更好的想法,太优秀了,课文内容我们再动脑筋问题会很多,我们再考虑一个问题,黄老师就不能一一在这些问题上花时间了,比如在后面有一句“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你们找到了吧?好的,哪位同学把这个句子翻译一下,有注释,借助注释理解文本,没有注释怎么办呢?往往同学们喜欢关注注释,好的,没有注释的地方也要动脑筋,哪位同学主动主动一点,我们加快点节奏,有哪位同学跟下节奏?一个两个有吗?我们不能总是让刚才两位同学发言,他们又想发言了,我看出来了,其他同学呢?同位,你能把这句翻译一下吗?生:就是指如果没有那些珍宝就从其他国家运输过来。师:好的,请坐,“如果没有那些珍宝”这里“有”很值得推敲,大家先回答我刚才那个问题,如果没有注释,那你翻译一个句子主要看什么?生:前后文。师:对,非常好,上下文,看上下文以后把前后之间的关系理顺,特别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这个句子补出来的主语是什么?刚才那位同学忽略了这个问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进行一次翻译?这位男同学。生:我觉得应该是六国的金银财宝一夜之间就没有你人呢管理去拥有了,全部都被秦国。。。。。。师:“输”什么意思?生:运。师:对,运输运输,就是运到这里来了,“其间”是什么地方?生:阿房宫。师:对,非常好,“有”呢?生:拥有。师:很好,那些六国的君主们拥有这些珠宝,这些珠宝运过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有”还可以翻译成另一个更贴切的词,除了拥有?当然这个词是可以的。生:占有。师:也不错,还有呢?珠宝珍贵的都是来作为一种生活的享受对不对?可以用哪个“有”?生:享有

师:对,六国一旦不能享有这些珠宝,这些珠宝都被运到阿房宫来了。那么其他还有很多地方即使有注释,也值得我们推敲,比如说有一个句子“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我不和同学们讨论了,大家回去看看不同的资料,不同的资料对这句有不同的注释,不同的注释有不同的理解,那你推敲一下看看哪一种你认为更好,这对我们理解文本有帮助,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有帮助,当然黄老师今天不能和你们一一再讨论了,我只是告诉你们一:预习课文除了根据注释弄清字音,理解字词,还要发现问题,第二:还要能够根据上下文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解决问题。一般说,高中教材类的文章,大家自己用这样的方法解决文意的理解都没有问题,但理解文意后我们还可以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比如说,这篇文章黄老师读的遍数肯定比你们多一些,每一次读文章在我脑子里就变得短一点,读到最后是越来越短,就变成了一段话,这段话黄老师把它写出来,大家来看一下(幻灯片)(投影显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我留了那么多括号,知道干吗吗?生:我们来填。

师:你真聪明。下面希望同学们和黄老师合作一起完成这段缩写的《阿房宫赋》,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填,不一定挨着来填,根据你对课文的熟悉,你能填出哪一个就填哪一个。最好填的,我觉得是宫中之女可谓……

生全体:美矣。

师:大家想到的是“美”,(生笑)可是否写宫女的美呢?——宫中之宝可谓……

生全体:多矣。

师:多矣。其费可谓……

生全体:巨矣,奢矣。

师:巨矣,巨大的巨。这个“费”就是耗费。其奢可谓……

生全体:侈矣。(笑)

师:大家填的这个词应该修饰“奢”,“奢侈”二字意思相近,我们常常说“这个人简直奢侈到了……”

生全体:极点。

师:对,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

生全体:哀矣,必矣。

师:哀矣,必矣,都有道理,但是我填的不是这两个词,我填的是《六国论》里刚学的一个字,有哪位同学想出来了?(有生答“速”)对了,速。你想,秦始皇自己筑阿房宫,还没筑好,秦已经亡了。其亡亦可谓速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可谓……

生全体:哀矣。

师:哀矣。但是呢,哀之而不鉴之,可谓哀,从行文来讲……

生全体:悲矣。

师:对,悲矣。大家总体上和我理解是一样的。我是写的这么一段话:(投影显示)

生全体: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

师:同学们,把我缩写的《阿房宫赋》一起读一遍,好吧?

生齐读。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里去,你们从课文里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其势之雄大” 第一组同学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阿房宫其形的雄伟壮丽,规模的庞大;第二组看看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宫中之女的众,宫中之宝的多;第三组找一找“其费可谓靡矣”;最后一个组找“其奢可谓极矣”体现在哪里。不难,找好就抬头看我,一抬头就意味着你找好了,不要我们有同学吓得一节课都不敢抬头。

学生看书。

师:好,有没有找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一个组的同学交流,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参与,看他们找的是不是正确。找句子也有难度的,哪位同学先来说?(指名)你找到的是哪里?

生:我找的是第一小节。

师:你把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没人举手)从众是个可怕的心理,自己要动动脑筋。

生举手

师:有不同意见了,你说说。

生:我觉得绝大部分都是,但有些句子不是。

师:那你说说不是的。

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不是,表现宫女的凄清。

师:好的,我提醒一个问题,因为刚才那位女同学特别强调从“蜀山兀”开始,我们就看“蜀山兀”是写阿房宫规模宏大吗?

生齐声:不是

师:哎,现在怎么这么多人说不是呢?刚才问有不同想法的举手,怎么没人说呢?(点名)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生:我认为是。

师:哦,黄老师错误的理解了你的想法,你说它是,我可以问你两个问题吗?“蜀”指什么地方?不要看书。

生:蜀地。

师:蜀地指今天的大概什么地方啊?

生:四川

师:就我们这个地方,阿房宫是在什么地方啊?

生:四川。

师:阿房宫在四川?现在大家都喜欢把凡是古迹都拉到我们自己这块,心情可以理解,于史实无据,驳回。阿房宫在哪里?

生:陕西。

师:对,陕西阿房那个地方,是不是阿房宫一直从陕西做到我们四川这么大?

生摇头。

师:这位同学你怎么也摇头了呢?你不是否定自己了吗?唉,否定自己也是可贵的。好,下面来看写“宫女之多”的。第二组同学哪位同学来说说?(指名)你找到了?

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师:好,有没有其他句子写宫女多的?

生举手:我觉得“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还有“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师:好,这位同学补充了两层,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首先是第一句“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子”什么意思?文言文的“子”有的指男子,有的有指男又指女的,那这里呢?

生:女的

师:肯定是女的,认为是的举手。不肯定別举,你看吓得一个都不敢举了。我们的学习品质还要再改善,肯定就是女的,为什么?下文有啊,“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没有哪个国家蠢的的把个男孩子抓回来当宫人。所以这个“子”是指女的,从“妃嫔媵嫱”开始,那么这句是写宫女多吗?同意是的举手,有不少意志鉴定的同学,但黄老师不太支持,刚才那同学说的从侧面能表示宫女多,但是它主要交待宫女的来由,你说六国都来了,能不多吗?是侧面表示多,但不是直接的,再看后面一层“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是不是写宫女多?

生:是。

师:有没有认为不是的?我也认为是。“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说明皇帝太忙了,宫女太多了,三十六年都没挂上号,所以我经常发一句感慨:阿房宫最大的奢侈和浪费不是树木、珠宝,而是青春和生命。十四岁进宫,三十六年五十岁,无数的美丽的什么就这样耗费了。

那么写 “宫中之宝可谓多”的在哪里?哪个同学说说?

生:(举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好的,这回没有多大分歧了,第三组同学说说“其费可谓靡矣”?

生:“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师:好的,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生举手:还有“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师:好的,这句应属于建好后的生活的奢侈,体现耗费巨大的还有没有?这个跨度比较大,一般不大注意,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通览全篇,在哪里?

生:“蜀山兀,阿房出”

师:非常好。“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说把蜀山的东西都砍光了,你看这耗费多么巨大。我们学习到这里,很容易想到一个问题,黄老师和同学就用几个“重”“壮”等来描写阿房宫,而杜牧却用一大片一一连串文字,哪位同学说说这叫什么表现手法呢?写宫女多,我们一句话就完了,他却用一大排的文字描绘,这叫什么表现手法?尝试说一下。

生:是不是赋?

师:是的,非常好,这个时候大胆的猜测,当然我们还要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就叫做赋,这个赋课文题目有,是种文体,但在成为文体前,它首先是种表现手法,《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采螭文,体物写志者也。就是铺陈。从我们这些句子同学们也能看的出来,大量的排比、比喻、夸张,一是更突出事物的特点,还有一点是语言有气势。下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赋的特点,黄老师来把文章读一读,大家体会一下“赋”的表现效果。

师:配乐朗诵。

刚才老师诵读了全文,为了加强效果,配上了古典的音乐。现在同学们可以先自由诵读一下,有谁愿意尝试一下,选择一两个句子、一两个片段,能够在诵读中表现赋的特点。有哪位同学主动试一下?我们就读宫女多的那一节,那节赋比较典型,来试一下。

生:(举手)诵读

师:总的来说不错,就是意味的表现稍微欠缺了一点。比如“而望幸焉”这里,可以稍微慢些,表现期盼、等了好久都等不到皇上的心理。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是哪一个?

生全体:也。

师:对,大家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个“也”?

生全体:六个。

师:那你们体会一下这六个“也”表达的效果是否一样?有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是不同的?有没有发现?

生全体:最后一个。

师:对。前面五个“也”是表判断,而最后一个“也”更多的是强调。前面五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车又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我们要读出一个效果来,让我们觉得宫女仍然在翘首盼望。下面同学们集体把这一段再读一下。

(生集体读)

师:本文的中心段,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哪一段?

生全体:是。

师:大家想一想这一段中的“后人”是指什么样的后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消灭他们呢?“族灭”就是“灭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大家注意,这里四个“后人”的内涵、所指的对象是否一致?

生全体: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呢?哪位同学分析一下?(指名)你说说对这几个“后人”的理解。

生:第一和第二个“后人”,是一个意思,相对于秦人的后人;第三个“后人”是相对于前面两个后人的再一个“后人”,是后人的后人。

师:是后人的后人。假如说,我们解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文章的背景,如果从杜牧写作的年代、时期来看,他写于唐,唐敬宗大造宫室,不问政事,所以这个“后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唐以后的后人”。最后一个“后人”是第三个“后人”的意思呢,还是前面两个“后人”的意思呢?

生全体:和前面两个一样。

师:对。四个“后人”两层意思,一、二、四,是指秦以后的人,第三个是指唐以后的人,是这样的吧?其实,这四个“后人”两个意思,又指一个共同的对象,是什么?

生:国君。

师:对,主要是指君主、皇帝。黄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想法也很多,读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我忽然有感而发,把杜牧的最后一段改写了一下。也许是狗尾续貂——可我改写以后蛮得意的,现在呢,“敝帚不自珍”,让大家比较一下,作者写的和我写的哪一个好,好在哪里。你不要觉得杜牧写得好,黄老师也不差的哦。(生笑)现在同学们集体把这段话读一下,然后品评一下,看看哪个好。

(投影显示)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我读到“嗟乎”,你们就接着读下去。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生全体朗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说明大家对这段话理解得很到位。下面同学们自由发挥,谈自己的评价,不要碍我面子。哪位同学先说说?(指名)你喜欢哪一个?

生18:我觉得都有长处。(生笑)

师:“都有长处”,还有半句话,言外之意,你们能补充出来?(教师的追问丝丝入扣。)

生全体:都有短处。

师:你说说看我们的长短看。

生:我觉得杜牧写得好。(生笑)

师:不要紧,你说杜牧好在什么地方?

生:因为这篇文章前面写的都是阿房宫和秦始皇的奢侈,目的是要使后人以史为鉴;而你写的是关于成功和失败的。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了?

生:原文前面一半写到“谁得而族灭也”,是单指秦国破灭这件事情,而您写的范围更大一点,所以前面一半您写得好。到后面,他的思维又上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而您最后“得失之故,归之于天”,只是对前面再来一个总说,而他写的思想更上了一个层次。

师:这位同学从语言、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了评说。我听得出来,她更喜欢杜牧的。大家肯定还有很多想法,现在不能一一讨论了。刚才两位同学比较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我觉得你们对我不是很公平。(生笑)为什么道理呢?我就觉得杜牧从秦的灭亡、秦的奢,来告诫历代君主、以后的君主要引以为戒,但是我觉得这局限了历史思考的意义。我做君主吗?我不做。我们在座的同学将来会做君主吗?可能性也不大,是吧?所以我们这些普通的人读《阿房宫赋》,就不能从中汲取一点什么吗?这时候我就想到一开始我说的,这篇文章我读到后来就成了几个字,其实用三个字就能把全文的内容和结构都表现出来了。

现在同学们回想全文内容,或看黄老师缩写的这段话,(投影显示)在这段话里挑三个字,概括全文内容。《阿房宫赋》洋洋千言,其实三字足矣。大家想想,哪三字呢?“阿房之宫,其形可谓雄矣,其制可谓大矣,宫中之女可谓众矣,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其费可谓靡矣,其奢可谓极矣。其亡亦可谓速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悲矣!”谁愿意说说?生:奢、亡、鉴。

师:对。我读到最后,只剩下这三个字。课后,同学们好好背一背这篇千古第一赋,同时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三个字。奢必亡,这是国君要借鉴的,也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所要借鉴的。

好,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查看更多
【《阿房宫》公开课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7386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