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木叶》教学札记

教案设计

今天应该执教《会唱歌的木叶》一课。上课前,我已经听见同事们说这一课一点也不好上,所以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去仔细地看教参,钻教材,又虚心地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了解了其他班级主要存在的课堂问题。

《会唱歌的木叶》教学札记

(1.课文中的拟声词太多,不易朗读,我想,也许可以让孩子来摹仿模仿,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尝试把那些拟声词读好读美;2.孩子们想象乐声悠扬很空洞,我想,这得靠学习课文的侧面描写来激发学生去理解;3.课文太长,学生学起来没什么兴趣,读起来更是有气无力。我想,听起来真糟糕,不知道咱班的孩子们会不会这样。)

于是,第三节课,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教室。

开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悠扬”一词,指名读后设问:“你能想到哪些声音可以用到这个词语?”在充分肯定孩子们说到的“歌声、琴声、口哨声、乐曲声、风铃声、笛声……”等等后,我拿出了一小片树叶:“你能想到吗?这小小的树叶也能发出悠扬的声音。”(非常遗憾,我不会吹奏。假如此时自己会吹上一两声,该多美妙!)

在孩子们惊讶的目光中,我板书课题《会唱歌的木叶》,然后设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此时,孩子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进行输理后,将最有价值的三个问题板书在了题目旁边。

1.

会唱歌的木叶在哪里?(这个问题可以引出重点字词:“怀抱”“闯山”)

2.

木叶怎么会唱歌?(课文主要内容和理解重点)

3.

木叶唱出来的歌声怎么样?(朗读训练的重点,说与写想象扩展的重点)

有了这三个问题,后面的环节开展得十分轻松,大家紧紧抓住这三条线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答案后又去反复诵读,体会歌声的悠扬,阿姐的快乐,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山谷的清净与空旷等。最后大家一起交流,逐渐汇合得出结论:“动物和人是好朋友,这木叶吹奏出来的一首首歌,是对大山的赞歌,是对小生命的歌颂,是对鸟儿们的祝福!”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结论来得并不费力,我觉得是比较满意的。

在本课中,我还安排了三次批注和扩展练习:

第一次是在阿姐进山时候,我请孩子充分想象之后创作出,森林中的所有生命是怎么欢迎客人的?(有的孩子写:孔雀展开美丽的羽毛,跳起金色舞蹈,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山的客人;有的孩子写:花儿露出五颜六色的脸颊,舞动着每一片花瓣,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山的客人;有的孩子写:小猴子机灵地翻着跟斗,摘来无数的野果,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山的客人……)

第二次是在课文描写了阿姐的木叶声后,结合小动物的表现和远山的回音,让孩子们尝试在那段的旁边批注,他们读后的感受。(有的孩子写:我感受到了木叶的声音很美;有的孩子写:我感受到了小动物们都听得入迷了;有的孩子写:我感受到了歌声很嘹亮;有的孩子写:我感受到了山谷很大,很空旷……)

第三次是在全课学完后,我请孩子们接着课文最后一句续写: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请续写这是什么样的歌?)孩子们也创作出了较丰富多变的答案。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画了一棵大树,让孩子们凭借想象使这棵大树挂满歌声,挂满欢乐,他们有在树上画音符的,有画小鸟的,有画笑脸的,整个课堂笑声不断,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反思:

1.

学习是学和玩的结合过程,应该始终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把课堂当做一种快乐的发现和享受,并且和孩子们共同去分享学习的乐趣。

2.

反复的扩展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开放,他们也对课文理解得比较深入,对低段来说,这样的长期坚持,应该对他们的写话也有很大的帮助。

3.

虽然孩子们的书面语言较丰富,但是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却不如写得精彩,用词比较随意,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控制和提高。

2009.3.6日11:20

查看更多
【《会唱歌的木叶》教学札记】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7228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