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辨析所提供的材料的类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由下面七种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又如:
《追求的变迁》
这组漫画概述了部分人追求的轨迹和人生价值的取向,意在揭示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一部分人唯钱是图的心态,抨击祸国殃民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
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加以阐发即可。
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再如:
1992年高考作文的议论文,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运动鞋”或“红雨衣”或“伞下的一对”或“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其观点就显而易见了——或是君子重在动手,或勿作壁上观,或要有公德心等。
四、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
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五、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
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人。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1.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2.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3.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4.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六、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再如:
1995年高考作文材料——
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仅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百灵鸟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鹜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
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七、提供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断,要求补写、扩写、改写、续写
此种材料可以测试学生的思路以及围绕中心重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能力,尤其考查沉重的想象能力。不管什么要求,首先应领会原文的主题和全文的脉络,依照原文写作意图和要求或补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
改写的如:
1995年高考小作文就是依据寓言诗所提供的情境,任选两种鸟写篇以对话为主的记叙文,这就要求首先深刻领会,把握寓言诗的主旨和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
扩写的如:
1993年的高考作文就是对梧桐树皮剥落的不同看法进行扩写。
续写的如:
阅读《路灯刚刚灭掉》一文的开端部分,发挥合理想象,表现积极主题,续写情节的发展与结局。
要求:
1.续写的情节与开端部分紧密衔接,自然发展。
2.以语言描写为主。
3.不超过400字。
路灯刚刚灭掉
每天当星星闪烁,月亮还挂在天边的时候,我便走上街头锻炼身体。
一日我锻炼完身体,来到一座立交桥上,刚好路灯灭掉,一切淹没在黑暗之中。突然,我听到两车相撞的声音,仔细看去,原来是一辆三轮车与一辆自行车撞在一起。自行车摔倒了,三轮车上的苹果也滚满了地。骑自行车的是个小伙子,骑三轮车的是个老头,两位站在那里一声也不吭。
我向前走了几步,虽然看不清却感觉到,他们都在怒目而视,看来一场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了。
针对上述材料和要求,必须仔细推敲开端部分所交代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情境,琢磨事件的起因的导向性以及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
客观上说,两车相撞,车翻人仰,谁都不是肇事者,谁都不负主要责任,是因为突然灭掉的路灯而导致的,这是第一。第二,要表现积极的主题,就是要立意高远,表现人与人间的宽容、谅解的新型的人际关系。第三,据此,可以确定人物的性格;老头——勤劳、忠厚、老实;小伙子——诚恳、有涵养、善于控制感情。两人都从自身找原因,以豁达大度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
这样,依据一目了然的情境和上述三点分析进行合理地想象、构思,那么一篇有份量的续写文章就大功告成了。
综上所述,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就目前来看,主要有这七种。也许随着事物的发展和高考命题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类型。但只要潜心研究其供料,抓住其规律,正确地指导学生,会提高他们的审题和立意能力,从而提高其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