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

知识扩展

由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杜撰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日前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这部教科书在审定时作了137处修改,其中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篡改,更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事实胜于雄辩

那么,日本右翼团体和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如何沆瀣一气,不惜采用涂鸦手段,炮制和修改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呢?

2000年9月12日,“编撰会”以“产经·扶桑社”的名义送审的名为《历史》的教材中,在日中战争(即侵华战争)的部分,蓄意只字不提南京大屠杀,而在提及东京审判(指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他们攻击性地写道:“这个东京审判法庭认定了日军在1937年(昭和12年)的攻下南京战争中杀害了中国民众20万以上。但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的人口是20万人,并且在日军攻下南京的一个月后,增加到25万人。除此之外,此事件的很多疑问点,现仍在论争中。由于是战争,即使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的检定意见为:“参照南京事件的事实和有关牺牲者数字的研究状况等来看,可能会产生误解。”于是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自欺欺人的修改后,变成了“在这个东京审判上,认定了(南京事件)日军在1937年(昭和12年),在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多数的中国人民。还由于这个事件的实情在资料上出现了疑问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见解,至今还在论争中。”此外,修改后的《历史》教科书中,在“日中战争”部分增加了“因日军(行为),民众中也出现多数死伤者”的内容。

应该指出,“编撰会”在历史教材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观点,并不是什么新鲜把戏,而是从田中正明、铃木明等南京大屠杀虚构派那里贩卖来的“旧货”,而南京大屠杀虚构派们的谎言,即使在日本学术界也早已被批得体无完肤,他们之所以还要选用“虚构派”们编造的谎言,其用意不言自明。

“编撰会”在送审时的100字左右的南京大屠杀史的教材中,硬塞进了4个争论点,即“人口论”、“疑问和论争说”、“大屠杀否定论”、“东京审判不公正论”,企图全盘否定南京大屠杀血的历史。在4个所谓的争论点中,他们认为最大的攻击点或疑问就是当年南京的人口问题。

事实是:根据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南京市政府训令》记载,南京市1937年6月人口总数为1015450人。随着日军逼近南京,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移迁重庆,一些有条件逃难的市民逃离南京,南京人口急剧减少,但南京市政府1937年11月23日致函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中称:“查本市现有人口约50万人”,加上“滞留在南京的9万多名军人”,以及从上海、苏州、常州、镇江逃难至南京的数万名难民,南京沦陷前的人口总数为60多万人当无疑问。“编撰会”采用偷换概念的卑劣手法,把当年南京安全区的20多万人口,硬说成是整个南京市人口,并作为“历史事实”硬塞进教材书里,岂不谬种流传?

必须严正地指出,修改后的历史教科书,虽然回避了“南京的人口”和是否“属于大屠杀”等提法,但是,仍肯定了右翼团体否定侵略和屠杀历史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譬如,“在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的提法,何谓“日中战争”?何谓“占领南京”?明明是侵华战争和侵占南京。又如,“杀害了多数的中国人民”,这个“多数”是多少?是30多万人?还是右翼团体胡说的几万人、几千人乃至47人?再如,“由于这个事件的实情在资料上出现疑问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见解,至今还在争论中”,究竟是在资料上出现了疑问,还是在历史观上出了毛病?恐怕问题的症结还在后者。日本总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喜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历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舍本逐末,舍去的是日本侵略与加害历史的本质和事实,而去追逐历史资料中细枝末节的问题,提出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偏见,挑起所谓的论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日本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教科书上“作秀”,闹得沸沸扬扬,出尽了洋相仍不罢休,其目的是要向青少年兜售和灌输“皇国史观”,鼓吹侵略有理,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同样,日本右翼势力从质疑东京审判入手,极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定案,其用意是企图洗刷罪名和不光彩的历史。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胜于雄辩。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侵略与加害中国人民的暴行史实,是任何人也抹杀不了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1.04.11第7版)

查看更多
【事实胜于雄辩】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67635/
上一篇: 晏子使楚
知识扩展推荐
热门知识扩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