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实录

教案设计

出处:文婕教学资源网

《司马光》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司马光》

(播放动画片,由于出现故障,教师改为口述故事)

师:刚才老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生: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

生: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师: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指名读。

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把小朋友们吓哭了。

生:有的去找大人了。

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生:大家慌了。

师:作者用什么词来描写的?

生:有的……有的……

师:能否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下课了,我们有的打口袋,有的跳皮筋。

生:上课了,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

师:谁能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不流利,磕巴。

师:那你读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好。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司马光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带领大家唱支歌吧!

(课中了律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朋友呢?请向下读。

生:齐读。

师: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小朋友获救了,高兴吗?那么谁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我的故事还没讲完,那么你们想不想把故事表演出来呢?

生:(齐)想。

师: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一演。

生:(合作练习)

师:(指名学生表演。)

(教师读课文,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机灵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你能说一句赞美司马光的话吗?

生:司马光可真勇敢!

司马光真伟大!

司马光真聪明!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这是一个参加了几年工作教师的课,应该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新的理念冲击下,却出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要么是一种“新鞋老路”,要么是一种“生搬硬套”。阅读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生命历程的自我体验,它建构于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以教师的理解牵动学生的理解,表面上看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实质是让学生“掉进设计好的圈套”。这种变相的主宰,没有生成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

教师走进了课程意识的误区。认为阅读教学的创新就可以不遵循语文的规律,语言训练内容与语言训练的形式就可以机械的割裂开来,用“花样翻新”的形式,替代阅读教学的实质,例如: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课堂中几次出现让学生表演,然而,这样的表演是不是真正的训练了思维,获得了体验。学生是不是通过表演就生成了情感?如果认为表演是必要的,那么语言规律的感悟、积累、训练又在什么时候实践呢!是的,语文主张多元的感受,多种形式的体验,但感受与体验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因为了课堂教学的“热闹”“活跃”,而不顾语文教学的实质去建构“浮躁”的教学形式。

查看更多
【《司马光》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6533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