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教学点睛

教案设计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教学点睛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像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的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编者安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两个单篇作品,以及《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梗概及其片段,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又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让学生成长得更快。怎样教学这一组课文效果好呢?

生字:弄清音形与意义

一、读音细分类

平舌音:搓cuō 崽zǎi 措cùo

翘舌音:厨chú 揉róu 蘸zhàn 喳chā 哧chī 墅shù

前鼻音:裙qún

后鼻音:坑kēnɡ 梗ɡěnɡ

零声母:哎āi

整体认读:噎yē 伊yī 哧chī

二、字形记得牢

兜:一共11画,上部分的笔顺是先写中间的“白”,再写左、右两边的;

撇:中间部分的笔顺是先写上边的点、撇,再写下边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一竖和里面的撇、点:

乖:先写出“千”,再写余下的左、右;

毒:下部分的笔顺是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娜:“那”的笔顺是横折钩、横、横、撇,再写“了”、竖;

蘸: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三、多音字分得清

huá划火柴──huà计划jī几乎──jǐ几个chōnɡ冲击──chònɡ冲劲

mā摩平──mó抚摩zuō作台──zuò作业piě撇嘴──piē撇开

sǎ撒谎──sā撒网shì似的──sì似乎jiē结实──jié结束

xù畜养──chù牲畜juàn圈养──quān圈套mèn苦闷──mēn闷热

chǔ处境──chù长处sāi塞进──sài边塞──sè阻塞

zhé折纸──shé折本──zhē折腾

chāi邮差──chā反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

四、形近字看仔细

乖(乖巧)──乘(乘法)裙(裙子)──群(群星)币(货币)──巾(毛巾)

哎(哎哟)──艾(艾叶)橱(衣橱)──厨(厨师)锈(生锈)──锦(锦绣)

摩(摩平)──磨(电磨)玛(玛钢)──码(号码)毒(毒药)──霉(发霉)

撇(撇嘴)──撤(撤销)搓(搓手)──差(差距)匣(匣子)──闸(闸门)

吭(吭声)──坑(土坑)娜(婀娜)──挪(挪动)漂(漂流)──飘(飘动)

词语:注意读写与运用

一、词语会读写

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

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

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二、词语会理解

圣诞树:基督教徒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把这一天叫“圣诞节”。过圣诞节的时候,把砍下来的枞树或松树陈设在屋内,用蜡烛、糖果、纸花、玩具、画片等装饰起来,叫作圣诞树。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上的东西,认为死亡就是灵魂离开躯体。

慈悲:慈善和怜悯。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课文指供那些老爷们享乐的住宅。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照应:课文指照料、照顾的意思。

圈养:放在圈里饲养。本文指鲁滨孙把山羊放在圈里饲养。

教化:用伦理道德等约束和引导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本文指鲁滨孙教“星期五”说英语和学习文明人的生活习惯等,试图把“星期五”从野人变成文明人。

知足安命:对已得到的感到满足,安于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无赖:指撒泼放刁,不讲道理的人。

凶悍:凶暴强悍。

游手好闲:懒惰成性,不爱劳动。游手,闲着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离开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祸:转移灾祸、罪责等。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溺水:沉入水中。

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年级下册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

三、词语会运用

天涯海角──即使你在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郑重其事──在上车前,严老师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今天,大家必须听从指挥,不可乱跑。”

不毛之地──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争取把不毛之地开垦成丰收的果园。

落荒而逃──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只得落荒而逃。

若无其事──他做了坏事,家长问他时,他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鱼贯而入──比赛就要开始了,观众从四面八方涌向体育馆,鱼贯而入。

欣喜若狂──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表哥欣喜若狂。

游手好闲──三十多岁的小李平日里游手好闲,至今待业在家,邻居们对此议论纷纷,他却满不在乎。

四、词语巧辨析

1.近义词是朋友。

奇异──奇特精致──精巧强烈──激烈慈爱──慈祥

穷苦──穷困担心──害怕打搅──扰乱甜蜜──甜美

欺负──欺辱捉弄──戏弄祷告──祈祷抽噎──抽泣

指望──盼望畏惧──恐惧凄凉──凄惨安慰──宽慰

简陋──粗陋野蛮──蛮横忧郁──郁闷苦闷──愁苦

凶悍──凶猛吹嘘──吹牛荒唐──荒谬央求──恳求

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十全十美──尽善尽美若无其事──漠不关心

2.反义词是对手。

奇异──一般精致──粗糙强烈──微弱慈悲──残忍

光明──黑暗甜蜜──痛苦欺负──保护指望──失望

畏惧──勇敢安慰──责备简陋──豪华野蛮──文明

苦闷──愉快本分──滑头凶悍──温顺吹嘘──谦虚

黑糊糊──亮晶晶

臭味相投──志同道合十全十美──一无是处欣喜若狂──垂头丧气

句段:品味含义与特点

一、佳句品其味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分析: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大年夜。一般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故事接下来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分析:这不仅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也暗示了小女孩的死,预示了在下一次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可见作者这样写是颇有用心的。

3.“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分析:整篇文章通过幻象可以了解小女孩的内心渴望,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则加深了读者的感受。见到亲爱的奶奶,她急迫地叫起来,她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所以恳求奶奶把她带走,她向奶奶表达自己此时痛苦的心情。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表达了小女孩的渴盼。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分析:联系前文可知,前一个“幸福”的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从这两个“幸福”,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5.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枝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分析: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6.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分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卡梦想信很快到达爷爷的手里,爷爷读到信就来接他。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对这个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凡卡没有写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爷爷收不到信”这个表面答案上,还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

7.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分析:这句话正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忧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8.我并不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

分析: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孙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孙的孤寂和无奈。难怪后来鲁滨孙遇见“星期五”时,有这样的描写:“但是,此刻那头一个被击昏的人苏醒过来了,我就指着他,让被救的野人看。这个人马上对我说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话,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因为这是我来到荒岛上二十五年以来头一回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9.总起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分析:这段话要结合前文鲁滨孙把流落荒岛的“幸”和“不幸”排列出来来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极的东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还是幸运的,毕竟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所以应该心存感激。这句话是鲁滨孙“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体现。

10.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分析:这句话是鲁滨孙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岛28年,跟他这种生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1.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分析: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汤姆从山洞里回来后的情况: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二、修辞一点通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排比手法,联系前文可知,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凡卡的学徒生活悲惨。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所以他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

3.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赏析:这句话采用了形象的拟人,突出了冬夜充满快活、欢乐的气氛,也与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形成了对比。

4.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排比手法,活现出了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梗概中有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不如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

三、句子加工厂

1.句子瘦身。

(1)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鲁滨孙看到痕迹和人骨。

(2)凡卡的爷爷是一个非常有趣瘦小的老头儿。

爷爷是老头儿。

2.句子变脸。

(1)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

改为反问句:他恐惧万分,猜想这难道不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吗?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

改为感叹句: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真的不必介意啊!

(3)我无非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事物罢了。

改为肯定句:我就是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事物罢了。

(4)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很快蹿过了雪堆。

改为比喻句: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箭一样地蹿过雪堆。

(5)凡卡对爷爷说:“我会替您搓烟叶,要是我做了错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

改为转述句:凡卡对爷爷说,他会替爷爷搓烟叶,要是他做了错事,叫爷爷结结实实地打他一顿。

3.填上关联词语,合二为一、

(1)凡卡在城里受罪。凡卡回到乡下爷爷身边去。

凡卡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身边去。

(2)凡卡回到乡下爷爷身边。凡卡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凡卡即使回到乡下爷爷身边,也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3)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去受苦。凡卡不愿在鞋店里受折磨。

凡卡宁可回到爷爷身边去受苦,也不愿在鞋店里受折磨。

积累:丰富词汇与佳句

读读背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感悟人生哲理

正直是道德之本。──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一项财富,不应该随意虚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课文:了解内容与特色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作者巧妙运用衬托手法,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反映了无数贫困儿童的悲惨命运。其一,以富衬贫──“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每个穿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些写出了富人的蛮横骄狂,没有同情心,在大年夜张灯结彩、花天酒地地享受着。而小女孩“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竟“光着头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有“金黄的”“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的长头发,可她“没注意这些”。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这样写烘托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悬殊可谓天壤之别,小女孩美丽可爱却生活贫困痛苦,激起人们对她的同情和关心。其二,以虚衬实──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困苦,遭遇凄惨,而作者却尽力渲染她的美妙幻想──饱暖快乐的幸福生活:“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大火炉,这烘托出小女孩的寒冷,渴望得到温暖;“冒着香气”的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向她走来,这烘托出小女孩的饥饿,渴望得到食物;圣诞树的装饰比富商家的那一棵还要美,绿枝上点着几千支明烛,许多幅彩色画片都朝她眨眼睛,这烘托出小女孩痛苦,渴望得到欢乐;“温和、慈爱”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求她“把我带走”,这烘托出小女孩孤单,渴望得到爱抚;“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飞走了,这烘托出小女孩生活悲惨,渴望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幸福生活。像这样以虚衬实──以美妙的幻想衬托悲惨的现实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小女孩的希望与憧憬,体验到了她的可怜、痛苦与凄惨,领略到了社会的不公平,增强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其三,以乐衬哀──“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本来,笑与死是多么的不协调,但在小女孩身上却统一起来了。她“微笑”,准以为自己“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她哪里知道她“飞”之时,却是自己“死”之日。这“笑”比“哭”更令人揪心,更催人泪下。而太阳这个光明和温暖之神,小女孩在大年夜里是多么的渴望呀!然而,它偏偏来迟,在新年的第一天才照着小女孩的“尸体”!多么可悲可泣啊!这样以乐衬哀的描写,实属点睛之笔,是对黑暗社会无声的控诉,更能激发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与关切!

教学时要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还可以结合课后思考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读悟结合。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读悟,重点读好擦火柴的部分,可以通过幻象和现实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小女孩内心渴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严酷,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深深的同情,从而体会作者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本文表达上主要特点鲜明:首先,条理清楚,交织推进。文章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开始叙述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接着,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一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最后写凡卡把写好的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文章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文中以写信的内容为主,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最后,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其次,对比映衬,塑造形象。巧用对比、映衬,塑造了一个饱受摧残和虐待的小学徒形象,有力地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罪恶,表达了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环境对比──凡卡在鞋铺当学徒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牢房似的制作间,昏暗的神像,两边的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环境让人感到死气沉沉,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乡下是另一个天地:“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这冬夜的美丽景色与鞋铺的生活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生活对比──在鞋铺里,凡卡干活如牛马,吃睡似猪狗。早晚只能吃一点儿面包,午饭只能喝一点儿稀粥。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才能大吃大喝。“房子全是老爷们的”,凡卡只能睡在过道里。老板的生活奢侈与凡卡的生活悲惨对比强烈,更激起人们对凡卡的同情。人物对比──鞋铺老板和老板娘的狠毒、凶残,小崽子的折磨,伙计们的捉弄,使凡卡深感恐惧、孤独和痛苦。而乡下有慈爱的爷爷、和蔼可亲的乡亲们,就连两只狗也可爱。这两种人物的对比,反映出凡卡学徒生活的孤独凄苦和他对爷爷、对乡亲、对家乡的思念。虚实对比──结尾的虚笔,写凡卡寄信后“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梦见爷爷正坐在暖炕上念他的信。这个充满温暖和甜蜜的美梦,与凡卡的悲惨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它预示着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是个幻想而已,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样写使我们更加同情凡卡,更加痛恨黑暗的旧社会。然后,细节刻画,耐人寻味。凡卡的三“叹”三“看”,值得品味。先看三“叹”:“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周围的一切唤起了凡卡对三个月来的繁重劳动的回忆,悲惨的处境能不令人伤心叹气!但这气由一个九岁的孩子口中叹出,就显得过分沉重、悲哀了。这是因苦闷而“叹气”,这一“叹”,给全文笼罩上一层沉重而又令人压抑的气氛。“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凡卡从美好的令人陶醉的联想中又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这是因为失望而“叹气”。这一“叹”道出了凡卡心中无限的悲哀。“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为什么想到快乐的希望时,凡卡的情绪反而又低沉甚至伤心起来了呢?这是因不能和和爷爷过圣诞节而“叹气”,是因为希望的渺茫而伤心,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孤独、痛苦、凄惨。再看三“看”窗户:“在写第一个字以前,凡卡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这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既渲染了气氛,又暗示出凡卡处境艰难,连给爷爷写信也担惊害怕,虽然明知老板才走不久,但心里还是怕他们突然回来。“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写信前看窗户是担心老板突然回来,此时看窗户却是因为感情激动,进入沉思状态所致。“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这次望窗口起到过渡的作用,由写信引出了回忆,回忆在乡村砍圣诞树的动人情景。

教学时一要理清线索,把握条理。通过快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初步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然后,让学生把文中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动手标记,就基本整体了解了课文结构。这也是课后第1题的设计意图。二要突出重点,深入体会。本文内容很丰富,其中核心内容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学中要把这三个自然段作为理解、体会的重点,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为重中之重,使内容和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找出信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接着,围绕“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这句话,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三要体会写作手法。紧扣课文,抓住文中回忆的内容与信相关的内容的对比、衬托写法,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写信过程中穿插了两次往事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圣诞节前夜美丽的夜景,一次是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时的“快乐”生活。这样安排,意在与现实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凡卡在乡村的生活显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忆起来却感到很美好,很快乐,可见在城里的日子是怎样的痛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凡卡三次叹气的心理活动,这样切实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经过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断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孙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鲁滨孙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试胆量,恰巧目睹了乔埃杀死医生的场面;和哈克到鬼屋寻宝,恰巧听见了乔埃和另一个强盗商量藏金币的话;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见了逃跑的乔埃!最后,再次进洞寻宝,挖出了乔埃埋藏的金币。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

“找到汤姆和贝琪”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一)老师的吻

查理·罗斯在读高中时是最受老师宠爱的学生。他的英文老师是蒂莉·布朗小姐,年轻、漂亮、富有吸引力。

大家都知道查理颇得布朗小姐的青睐,布朗是最受欢迎的教师,这给查理心理上带来许多压力。

查理要想捍卫“老师的宝贝”这一称号,他得比其他同学多读多学一点才成。尽管如此,别人还是在背后取笑他,说查理将来若不成为一个人物,布朗小姐是不会原谅他的。

后来,查理真的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大概与毕业典礼上发生的事密切相关。毕业祝辞完毕后,开始发毕业证书,当查理走上台去领取毕业证书时,受人爱戴的布朗小姐站起身来,出人意外地向他表示了个人的祝贺──她当众吻了查理!

不错,查理曾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辞,他也曾担任过学生年刊的主编,他也曾是“老师的宝贝”,这足以使他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耀吗?

毕业典礼之后,本以为会发生哄笑、嚣叫、骚动,结果呢?却是一片静默和沮丧。许多毕业生,尤其是男孩子,对布朗小姐不怕难为情地公开表达自己的偏爱感到忿恨。有几个男孩子包围了布朗小姐,为首的一个质问她为什么如此明显地冷落别的学生。

布朗小姐镇定自若,她说查理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她特别的赏识,如果其他人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她也会吻他的。她说她绝不食言。

如果说这番话使别的男孩感到好受些,它却使查理·罗斯感到更大的压力。他已经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也成了少数顽皮学生攻击的目标。他决心毕业后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值得布朗小姐送给他的吻。

毕业之后,他异常勤奋,先进入了报界,后来终于大出风头,他被亨利·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白宫负责出版事务的首席秘书。

现在看来,查理·罗斯被挑选担任这一职务决非偶然。原来,在毕业典礼上带领那群男生包围布朗小姐并告诉她自己受冷落的男孩子就是亨利·杜鲁门。布朗小姐也对他说过:“去干一番事业,你也会得到我的吻的。”

毫不奇怪,查理·罗斯就职后的第一项使命就是接通蒂莉·布朗小姐的电话。查理向她转述了美国总统的问话:您还记得我未曾获得的那个吻吗?我现在所做的能够得到您的评价吗?

1.解释词语。

青睐:

食言:

出类拔萃:

2.根据短文填空。

(1)这足以使他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耀吗?

这句话中的“荣耀”指的是。

(2)“这给查理心理上带来许多压力”,原因是。

(3)典礼之后,“有几个男孩子包围了布朗小姐”,为首的一个是,后来成了。

(4)毕业之后,查理“终于大出风头”,原来他成了。

(5)第4自然段开头一句叫句,它的作用是。

3.简答题。

(1)查里为什么得到了布朗小姐的吻?这个吻是在什么场合下发生的?

(2)文章以老师的吻为线索,明写查里·罗斯,暗写亨利·杜鲁门,最后揭开谜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4.假如你是一位老师,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呢?用一段话写出自己的看法。

(二)一美元小费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靠门的地方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急不忙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显然忽然竟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个很大的箱子,(当然显然突然)也是来赶这班列车的,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你来给我提一年级下册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头想都没想,拎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启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了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你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的总部。”老人微笑着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果然居然忽然)还给了他一美元的小费,我这是干什么呀!”她赶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地说道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身在高位(显然仍然竟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从来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庆幸:

郑重:

诚惶诚恐:

4.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5.文中描写洛克菲勒先生时,多处用到“微笑”一词,你可以看出洛克菲勒先生是一位的平常人。(用两个成语填空)

6.假如你是那位胖太太,你请洛克菲勒先生把那一美元退给你,你会怎么说呢?

我会说:

7.每个人对“真正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请你依照最后一段的写法,写一两句话来描述你心目中的“真正的大人物”应该是怎样的人?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教学点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6500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