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个文静的姑娘按图索骥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给人占了。“先生,请问您的座位是――”她问。占位者是个十足的帅哥,皮白肉嫩,光头靓脸。他毫不理睬,安之若素,抱着部最新款手提电脑在点点戳戳。她耐心磨了好久,周围的人在纷纷议论,但占者依然岿然不动。眼看讲座要开始,姑娘怕影响他人,只好十分无奈地离开,走到最后一排找了个空位。我目送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充满了同情和赞叹。
②假如不是亲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某大学举办的哲学大师周国平讲授“道德人生”上发生的事。能进这种研修班听课,按说囊中不菲,至少不是菜市场上吆喝买卖的穷人,不是垃圾堆里寻找生计的乞丐,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何脸不变色心不跳?真让人始料不及。
③看小说常常有这么一句责备话:“真不知道世界上有羞耻事。”通俗地说是:“不脸红么?”话音虽轻,却蕴含着严厉的分量,我想,用在这个人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④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有“六欲”,还有“七情”,有头有脸,有眉有目,有情有义,懂得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知耻就是一种人皆应有的品赋。一个诚实的人,做了错事或者偶尔讲了假话,肾上腺素立刻分泌,刺激神经皮肉,也刺激良知人格,立刻会脸红耳热、心跳气促、手抖脚颤,瞒不住谁。因此,脸红是正常人的保护色,也是检验人格的判别色。脸红就是懂得知耻,懂得惜荣,懂得面子,懂得收敛,懂得改错。连《智取威虎山》的座山雕都懂得问“脸红什么?”来试探杨子荣。同样,懂得知耻,也就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器重。相反,有些人利欲熏心,以邻为壑、前倨后恭、勾心斗角、争利于市,甚至损了别人却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最可悲的是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嗤之以鼻,斥之“恬不知耻”了,自己却一点儿不知不省,还在那里少廉寡耻、大行其道,以至脸面丢尽、尊严丧尽。所以,孟子告诫我们:“无耻之耻,无耻矣”(“之”作“到”字解)。就是要从不知道羞耻到学会知道羞耻,才能真正免于羞耻。
⑤我常想,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人有多种优秀品质,譬如:勇敢、慷慨、谦虚、善良……但我认为,最难能可贵也最难做到的是“知耻”。因为其一,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很多人只知道用手电筒照别人,却不能用镜子自照,常被人斥之“撒泡尿照照自己吧”;其二,知耻就是知道这种过失已经掉到社会道德底线以下,值得羞愧,自觉脸红,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其三,知耻就是敢于向自己开刀向自己挑战。“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叱咤风云敢作敢为固然是勇者强者,但向自己身上的陋习恶行宣战,更是真正的勇者强者。一个人总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各种瑕疵、不足、过失乃至错误,只有懂得知耻,懂得自省自勉,清除污垢,像每天必做的洗脸刷牙、洗澡洁体一样,“三省吾身”,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奋发图强。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体会。孔子把“知、仁、勇”视为做人的三种境界,其实,要知耻先要“知、仁”,缺少知己知人的明智、没有虚怀若谷的仁德,何言知耻?因此,你能说知耻不是“胜”乎勇吗?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在某大学举办的哲学大师周国平讲授“道德人生”上发生的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划线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认真阅读第⑤段,理清本段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① 。其次,从“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 ②“ ”,③“ ”三方面论证为什么最难做到的是知耻。再次,运用了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只有懂得知耻,懂得自省自勉,才能成功。然后,结合孔子关于做人的三境界,告诉人们知耻首先要④ ,最后用反问句的形式,得出⑤“ ”的结论。
参考答案:
1.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知耻胜乎勇”即可)
2.由这个故事引出关于“知耻”的话题;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身作为一个反面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知耻胜乎勇”。
3.正反对比论证,拿不懂羞耻的人和懂得知耻的人做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懂得知耻,也就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器重”。
4.①提出本段的论点:知耻不但近乎勇,其实应该“胜”乎勇 ② 耻就是知道这种过失已经掉到社会道德底线以下 ③知耻就是敢于向自己开刀向自己挑战 ④要“知、仁”,要有知己知人的明智、虚怀若谷的仁德 ⑤知耻“胜”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