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

教案设计

在学校教学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谁都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在高耗低效,屡遭诟病的背景之下。如何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已成为全体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和使命。

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

语文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它不仅能保证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减轻学生日趋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广大教师从“老黄牛”式的苦干中解放出来。

“有所教,有所不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觉得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的道理及其操作方法。

事实上,我们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该教的没有教或教得不够,不该教的却教了不少。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学生不甚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不当所致。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的提出真是基于这个原因,其思路和目的是:学生会的或学生通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的坚决不教,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用于学生真正需要教的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大家常喜欢引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而且大多数人也都认同这个观点,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不教自会、触类旁通的效果。可见“不教”是教之目的和学之最高境界。事实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特别是中学生,在经过小学六年漫长的学习后,在某些方面是完全可以也应该能够达到“不教”的程度的。所以教师应该真正地充分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真正知道学生哪些方面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教学生有疑惑且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学生已经会的或自己能学会的坚决不教,即“教学生需教之惑,不教学生能学之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与“不教”

那么如何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与“不教”,做到“教学生需教之惑,不教学生能学之物”呢?我认为:

(一)、要加强中小学之间的互通和交流,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适应学生。

中国基础教育分小学、中学,中学又分初中、高中,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缺少必要联系和了解。且不说初中、高中,就拿小学、初中来说吧,可谓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学校之间缺少交往,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小学里学习了哪些课文,认识了多少词语,背诵了哪些古代诗词,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教育主管部门也极少组织中学教师去听小学教师的课,当然更不会有小学教师来听中学教师的课了。很多小学、初中教师即使身处同一个乡镇,也极少接触。

因此很多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时,很难迅速适应初中教学,我们很多教师把原因归结为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其实真正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是初中教师不了解刚从小学上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学生。而我们大部分教师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去慢慢地适应自己,哪怕是经历较长的时间,从没想过主动去适应学生。

所以我认为:当今新课程改革,应该大力提倡和加强中小学之间的互通和交流。作为初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向小学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情况,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地了解学生,迅速地适应学生,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与“不教”,做到“教学生需教之惑,不教学生能学之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要加强、提高预习的效能,使其成为“教”与“不教”的重要标杆。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也重视备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只是想当然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导致在语文课堂上教了很多不该教的东西,而该教的却没有教或教得不够,语文课堂效率低下。可见,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并非易事,它不仅仅是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应该值得研究的具体操作的问题。

那么,如何真正了解学生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实践了很多方法,总体上感觉,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许有人认为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且难以坚持下去。我认为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教师对预习的重视程度和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的内容及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预习方案,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我教文言文,要求学生“课未教,作业先交。”意思是说:在上课前,让学生把要学的文言文的翻译和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写到作业本上,并交由老师查阅。作业要求:本子纵向折成四个部分,最左边抄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翻译,翻译与课文一一对应;第三部分记录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字、词、句的解释,内容、思想的理解,句法、修辞、语言、写法等方面的疑惑,甚至是对课文提出质疑(以上三个部分必须课前完成);最右边的第四部分是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和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修正(课上或课后完成)。上课时教师先不提问,而是由学生先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进行提问,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已经懂的和学生根据原有文言文基础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属于“不教”的范畴,我从来不讲,从不占用课堂时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生需教之惑,不教学生能学之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已渐趋完善,且效果明显,对此我撰写的《三步教学法——中学文言文主体性教学研究》一文有详细的说明(发表在《教改与研究》06年第一期上)。

我教现代文,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疏通字词,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将这些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查阅。疏通字词,这个作业属于“不教“的内容,学生经过六年小学的学习,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语文课上我一般不讲字词,这不是说我不重视字词教学,我会直接进行默写,并且对成绩不良者有配套的惩罚措施。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将这些问题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查阅,一方面能使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明确哪些要教哪些不用教,真正使课堂教学“教学生需教之惑,不教学生能学之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不教”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好地“教”,它不仅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查看更多
【语文课应“有所教,有所不教”】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61971/
上一篇: 识字2教案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