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菜重在品“味”

教学分析

明日,教研室领导将来校考核杭州市学科带头人,我和胡建老师都在考核之列。时近期末,文本哪有选择余地,只得将就将就,品品《麻雀》这道菜。

品菜重在品“味”

离明天能以分来计,可准备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上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思我“麻雀”。于是,品味起《麻雀》这道菜。

“味”,这是菜的生命所在。只要你读着《麻雀》,就一定会被其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伟大母爱,深深地震撼。其实,文本没有一字一句提及“母爱”,但是字里行间却流淌着浓浓的、伟大的、为之动容的母爱。读着文本,会感受到“母爱”在流淌中逐渐凝聚、逐渐升华,从而使“母爱”走进作者,走进猎狗,走进每一位读者。

客观的说,“只可意会”是语文文本的一大特色。然而,语文教师高超所在——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嚼出“难以言传”之“意”。细读细嚼是很有策略可言的,而词句细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简单的说,教师要走进词句且在其间走几个来回。唯其如此,文本“真意”——语言文字的“味”才会越嚼越重,越嚼越浓。“‘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需要何等勇气、何等毅力和何等胆魄,特别是“石头似的”,看似极其普通的文字,用在此处是如此的精妙、别样的传神。只要我们多一些关注,你就会感受到老麻雀像石头从高处落地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和气度之勇猛。这样的引领和走入,还愁学生不能走进文本和作者,还愁学生不能走进文本的语境之中!类似的还有“轧煞”、“绝望的尖叫”、“嘶哑”……说真的,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引领孩子们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带着生活积淀和语言积累擦亮这些词句的眼睛,学生就找到了品读文本语言之“味”及文本本身之“味”的路径及策略。

“渐入佳境”,“境”方更“佳”。通过品味词句来细读文本,也亦然。学生解读文本需慢慢感悟而非急匆匆“赶悟”,正所谓好文也需“百回读”。换言之,教师要引领孩子们亲历言语感悟的过程,和作者、文本慢慢形成“视野融合”。应该说,解读这篇文本的先一个板块是,引领学生在词句细读间感受小麻雀落地境况的危险;然后才是引领学生在词句细读间感受老麻雀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奋力保护小麻雀的勇敢和伟大大的母爱。其实,文本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也是这样陈铺的,这为孩子们解读文本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和铺垫。

《麻雀》,的确是一道越嚼越有“味”的菜,有机会不妨去嚼一嚼。

查看更多
【品菜重在品“味”】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9695/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