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学预案

教案设计

【教材把握】

《行道树》教学预案

《行道树》(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用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道尽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全文仅466个字,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

行道树的家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那里绿意葱茏,空气清怡,每天可以和同伴吸晨露,玩凉云,尽可以享受生活的温馨与悠闲,可他们却站在“充满车辆与烟尘”的城市双线道的两边,选择了做一列同伴看来挂满烟尘、形象大跌的行道树。“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管急,都是红灯酒绿”,而行道树却在黑夜的孤独与寂寞里,他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为的是给人们迎接冉冉升起的朝阳,给城市减少污浊,制造清新,献出绿阴。他们无须别人同情,更没有丝毫悲戚和鄙夷,因为他们对事业有着虔诚地热爱,对生命有着大彻大悟,他们关注的是事业,是生命本身,因而才有豁达乐观的心胸,才有对环境的宽容,尽管有些人“早已习惯于污浊”,这让他们升起责任感的忧虑,但他们还是“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仍旧那样执着地用自己的生命改变着这个世界,看啊,毕竟有一个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这便是他们的自豪。他们清楚地知道:献出绿阴、制造清新、迎接光明是神圣的事业,惟有神圣,才伴随痛苦,惟有深沉的,才是崇高的。沉甸甸的人生才是快意的人生。他们确是“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本文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形象地深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也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培养自主质疑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对话,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新课标还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应该有新的理念、新的做法。“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课外更有效地阅读。《行道树》是七年级中第一篇散文“例子”,本课的学习自然就应该总结出散文的阅读方法。

朗读依然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的语言富有哲理,七年级的学生并不容易理解,所以要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思考人生哲理。

2、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想

课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一组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森林,一组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

师问:如果你是一颗树,你愿意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如果你生活在第二组图片所展示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

其实,书中有对这两组画面的描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 学生口头描述两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训练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理解行道树的感受作准备。

朗读

课文

整体

感知 读一读:(多媒体显示)

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概括主要内容。

正音,多媒体展示。

师问:用怎样的语速、语气来朗读课文比较合适?(明确:语速适中、语气深沉而坚定)

配乐。注意指导读出感情,引导其他学生评论。

师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行道树生活在城市里,既忧愁又快乐。)

师问:散文大多有中心句,大家找找,本文得中心句是那一句?(方法: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配乐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加强朗读训练和指导。

通过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给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

合作

探究

品味

语言 议一议:(多媒体显示)

怎样理解中心句中的“神圣”、“痛苦”、“深沉”?

教师引导。

师问:行道树的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行道树象征了什么样的人?

师问:你能举些例子吗?

明确:阅读散文时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一说:(多媒体显示)

1、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原因。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让其他同学解答。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做鼓励性评价。

(强调品味语言的重要性,提示方法: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学生四人小组,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如:抗战非典的白衣天使、战士、科学家、教师等)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原因,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其他同学解答。

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教会学生品味语言。

培养学生质疑、答疑的能力。

体验

反思 想一想:(多媒体显示)

1、请用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2、学了《行道树》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多做鼓励性评价。

强调:要读出自己。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

(第2题如:行道树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行道树是一个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生命的价值在承受痛苦与磨难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在于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进一步调动个人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个性。

小结 阅读散文的方法:(多媒体显示)

1、抓中心句,读出主题;

2、联系体验,读出自己;

3、品味语言,读出感情。

(多媒体显示)在写法上,你还有那些收获? 学生归纳从本课中学到的阅读散文的方法。

学生回答。(如:拟人、第一人称、对比、以小见大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

作业

布置 做一做:(多媒体显示)

必做:

1、摘录本文中优美的或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并反复品读。

2、以“如果我是 ,我愿 的句式造三个句子。

选做:

3、阅读张晓风的其他作品。 加强积累。

作业分必做和选做,体现分层教学。

板书

设计

行道树

阅读散文的方法:神圣、痛苦、深沉

1、抓中心句,读出主题。

2、联系体验,读出自己;(对比)无私奉献。

3、品味语言,读出感情。

教后

反思

查看更多
【《行道树》教学预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85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