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

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

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

指导朗读。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远离华沙的异国他乡虽然也可以给肖邦提供一席安眠之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情感。)

3、学习第一段

说起离开故土漂泊他乡,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肖邦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的原因。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问的?

引导讨论肖邦可不可以留下来以加强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无奈。

出示句子: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肖邦离开祖国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满怀悲愤、不得不)

指导朗读该句(语调低沉,速度稍慢,重读“不得不”)。

4、学习第二段

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遭到列强的瓜分,面对满目疮痍,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场面何等凄凉何等悲怆,捧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

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指名读这句话。评价。

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

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自由练习朗读。

齐读第三层。

面对亲爱的祖国,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胜利归来在何时;面对敬爱的老师,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聆听教诲在何时;面对可亲的同学,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促膝相聚在何时。

可是,肖邦选择了疾驰而去,什么叫“疾驰而去”?这矛盾吗?

指名读,齐读。

背诵课文第二段。

5、延情课后

曾几何时,我们为奥运赛场上健儿们披金挂银而振奋,我们为神舟号飞天而欢呼。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兴奋。可是,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祖国遭受沦陷的岁月,肖邦虽然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却哪能丢下牵挂,抛却思念,漂泊的日子,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查看更多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802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