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性语文教学

教学分析

在整个课堂教育体系中,自主的学习活动应贯穿始终,让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把学生看成一无所能、一无所知、空空如也的“瓶子”和“布袋”。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你会看到学生智慧火花不断闪现,你会发现学生创新的潜能无穷。

浅谈自主性语文教学

一、“心灵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心灵自由”是指不受传统观念的羁绊,也就是做到人民教育陶行知倡导的“六大解放”中的第一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作为教师,必须自觉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情趣带进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为开展语文自主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议论自由”是“自主学习”的条件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表明:学生是人本、自由、多元和个体的。这就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地解放学生,不但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而且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种群体的语言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说,学生才能愿说,敢说,并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思维成果从“零碎型”过渡到“整合型”再发展到“价值型”。像我们语文课中经常出现的:“老师,我想问……”、“老师,我有个建议!”、“老师,我有不同看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让我来!”以及“同学们,我想请你们……”等提问式、建议式、质疑式、补充式、邀请式等发言,就充分表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形成自主性语文学习亮丽的风景线。

三、“行动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冲动意识,渴望伟大。”而要让学生真正伟大起来,必须遵循陶行知的教诲,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双手。例如,每天的晨读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一读,每天的午练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字体练一练;语文课上读书、发言、作业、活动的形式可由学生自己确定或选择。

实践表明,只有真正达到了“心灵自由、议论自由、行动自由”,演绎出“自主性”,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查看更多
【浅谈自主性语文教学】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773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