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

清平乐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南宋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3)简要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4分)

(4)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

(3)偷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2分)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1分)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1分)

(4)词中一足一闲尽显作者情感,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2分)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2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自选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的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①从炼字的角度看,偷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偷是偷偷地的意思,写出了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看同时有观看和看护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喜爱和爱护之情。②注重细节描写。偷把长竿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儿童唯恐被人发现的心理和情态;静处闲看这一细节塑造出词人爱护儿童的形象。③写景动静结合。儿童偷把长竿是动景,老夫静处闲看是静景。动静结合,表现出乡村美好和谐的生活氛围。(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赏析一

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从今万事足。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说。

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这既有很强的情节性,又具强烈的行动性、连续性。可以设想,如果画家把这场面稍事勾勒、着色,就是一幅生气勃勃的农村风俗画;如果作家用散文把这场面和人物的活动记下来,又可成功为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小品。只是平常的几句话却具绘画的立体美,又具散文的情节美,稼轩运用语言文字功力娴熟,由此也可见一斑。

毋庸讳言,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未免太理想化了。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南广大农村局部的安宁是有的,但也很难设想,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当然,这不是说辛弃疾有意粉饰太平,而是因为他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大限制了他的眼界,对生活的认识不免受到局限。

赏析二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这首词便是其中之一。题目中的山园,就是他的带湖居第。

洪迈的《稼轩记》说,这里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决决,居然衍十弓。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整个庄园,廊庑曲折,花木扶疏。亭台有植杖亭、集山楼、婆娑堂、信步亭、涤砚渚陈亮的《与辛幼安殿撰书》则说,作室甚宏丽,朱熹曾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睹。检校,是查核的意思。

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即从正面教诲人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从反面告诫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作者这一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贪得无厌之徒的肮脏意识却高尚得多。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上句说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拄杖,表明年老。估计词人这时,已是年过半百。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据下文,这里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下句说山园富有。白酒此指田园家酿。床,指酿酒的糟床。初熟,谓白酒刚刚酿成。李白《南陵叙别》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归,黄鸡啄麦秋正肥。如此说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为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岂不正好惬意地一醉方休吗?读了这两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下阕书所见,表现闲适的心情。西风犁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犁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梨、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这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又呈吴郎》的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都是对扑打者采取保护的、关心的态度,不让他人干扰。然而两者却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于对这无食无儿一妇人的同情。作者是在万事人今足的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杜甫表现出的是一颗善良的仁心,语言深沉,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片万事足后的闲情,笔调轻快。

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作者的这首词,也是因身闲而简淡的。它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而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实在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它简淡的妙处。

查看更多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7667/
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