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初年八股文的废与复

教案设计

1661年,顺治帝驾崩,8岁的康熙帝即位,由以鳌拜为首的满洲贵族四大臣辅政。他们对顺治帝推行汉化的许多措施不满,以遵守祖宗旧章为由,恢复了不少满洲入关以前的旧规。他们歧视和藐视汉族文士,制造了“庄史案”、“通海案”和“奏销案”,对江南士绅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打击。

康熙初年八股文的废与复

这四位大臣都是马背上打出来的战将,他们崇尚的是强弓硬弩,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对于“一沿明制”的科举取士,他们以守旧的满洲武人的见识,看不到它对加强清朝统治的久远作用,只是厌恶僵化的八股文和繁琐的考试程序。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科会试,便“废制艺(即八股文),以三场策移第一场,二场增论一篇,表判如故”。意思就是由原来的考三场减为两场,废止了八股文,而以首场的时务策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代替原来的七篇“四书文”和“经义文”。此科的时务策题目是《修己以敬论》,会元为浙江海宁人沈珩,状元为前科贡士浙江乌程人严我斯。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科乡试,六年(1667年)丁未科会试,都以甲辰科为例。

此外,鳌拜等对乡试、会试考官必用翰林、进士也不以为然。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所派云南主考蔡驺和康熙五年(1666年)的广西主考曹首望,都是拔贡出身。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会试,以前明举人出身的户部尚书王弘祚为正主考,王弘祚是清初《赋役全书》的主编者。让这些非科举入仕的人获此收天下英才为门生的殊荣,既是清初鳌拜等对翰林、进士的轻视和唐突,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才的不同看法。

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铲除了鳌拜集团。左都御史王熙、礼部尚书黄机等汉臣立即奏请,定于秋季举行的乡试恢复旧章,取士仍以“首场七艺”,即七篇八股体的经义文为主。他们的理由是:“先用经书以阐发圣贤之微旨,以观其心术”,认为八股文有不可替代之大用。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对汉文化有很深造诣的康熙皇帝深知八股取士对于控制、驾驭士人思想的意义和作用,立即批准这一建议,恢复了八股取士。

查看更多
【康熙初年八股文的废与复】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763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