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以后,就第一册语文必修课教科书而言,确实体现了不同以往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新教材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不可避免地有所淡化,对应对考试可能有所影响。因此,对新课标”教学应当做出辩证的分析。
一 充分认识语文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贡献。
第一册语言语必修课教科书是近二十年来语文改革中变动最大的一次。将传统的“’单元学习”变为“专题学习”,应当属于质的变化。本册共设四个专题,即“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和“月是故乡明”以及“像山那样思考”。这种“专题学习”形式更为活泼,表述更为生动,具备一定的人文内涵。按照编写者的意图,这四大专题的设置是引导学牛从名篇中体验激情,尝试规划未来的人生,探讨读书和思考的意义,寻求获得教养的途径,回望家乡的山山水水,重温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倘若学生能够仔细研读教材,在对新教材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应当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相应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二 正确处理“语文新课标”和高考的关系。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高考成绩是不容回避的检验尺度。如果学生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算完全成功。
按现在的高考模式,考试成绩的取得必然离不开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的“真抓实干”。第一册语文必修课教科书在“双基”教育上恰恰存在不足。例如,新教材将二至三篇课文编为一个板块,在每一板块后只有“活动体验”一项,仅有对“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大致要求,学生能够提高广义上的语文修养,但落实到语文考试的具体环节,就显得不够具体、细致、扎实。此外,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材中应当讲解高考所涉及的文言考点。而新教材在文言文考点的讲解上似有不足,为确保学生的知识掌握,任课教师应对这些内容加以补充。
总之,在高考制度未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高中教学不应当放弃传统教学及传统教材中的合理成份,应结合新课标,使语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良好的文字能力,确保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