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12日,物理学家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领导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一发现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他也因此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美籍华人,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中国学生在自然科学中的弱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对后学晚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我们这代人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格物致知的精神?为什么要提倡这种精神?它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什么作用?学完本文之后,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本文是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对于学习自然科学的经验之谈。开头提出论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明确了议论的对象和范围。接着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在于“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举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格物的事例作证。进而又从科学进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的弱点这几个方面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又用自己的求学经历现身说法,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指明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良好愿望。本文思路清晰缜密,逻辑性强,较好地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较强的说服力;另外在语言上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这是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应认真学习的。
学习本文,应选准切入点──什么是格物致知──来整体把握全文。先弄清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及它对我们造成的危害,再从理论上弄清楚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其实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格物致知,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还应该从议论文学习的角度分析一下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同时要注意一点: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要用来解决我们当代教育的实际问题的,因此必须联系我们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探讨问题的根源与实质,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