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案例

教学分析

【教学依据】

《人生寓言》教学案例

人的一生,犹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怎样面对财富与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读《人生寓言》我们便可找到答案。《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文中节选了两则,一则是《白兔与月亮》,一则是《落难的王子》,讲的就是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财富、对待厄运,即人生应该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也可变成好事,两则寓言都是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寓言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总是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从故事中引出一番具有普通意义的道理──一个教训、一种经验。因此,寓言是前辈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寓意的理解比较单纯,一般都局限于原作的寓意或局限于教材与参考资料所提示的寓意,认为寓言仅仅是一种比喻形态,一个故事仅仅提供一种道德教训。过去教寓言往往偏重于道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素质的开发。因此,寓言教学往往局限于单纯的寓意,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我有一个偏见,就是:现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是什么样式,都越来越具有寓言的色彩。”(《略谈寓言》)作家余秋雨说:“寓言,兼跨哲学和艺术之间的寓言,多方面地显示了人类文化水准的在探索寓言教学在开发学生思维素质方面的巨大潜力。” 寓言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方面,跟其它文学作品相同。而寓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本身所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解读寓意成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而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人生寓言》时首先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见解,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局面,真正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其次,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寓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原作的唯一寓意和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点在课标中也有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第三,寓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往往是由一个故事引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所以寓言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有别于传统的空洞说教式,其目标的实现是自然地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另外,寓言的寓体是生动简明的故事,正好适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而寓言丰富的寓意也正好引导孩子开始思考人生。

这一切为寓言教学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时,绝不可放弃老师的指导作用,至少应告诉学生:某种理解,更接近原作的寓意;某一理解更有积极意义。这就能把思维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相对稳定性结合起来;这就能使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而且,这样作才可以保证逆向思维的正确目标: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胡思乱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或多个道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寓言,多方面概括文章寓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品读语言的精美,体会行文构思的巧妙;进而掌握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形成创造性阅读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寓言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怎样正确对待得与失、成与败,在讨论中、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自己去概括寓意。学生对寓言的寓意多角度解读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情感培养的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人生寓言》比《短文两篇》含蓄一些,跟富有哲理性的《理想》又恰好相反,讲了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寓意,需要的是抽象和概括,需要的是质疑和探究,需要的是创造和发现。

1、以读为本。由于两则寓言短小精悍,故事性强,适合朗读。《白兔与月亮》语言精美,用词精当,可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落难的王子》构思巧妙,值得揣摩,可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2、由原来的单向思维方式,转向多向思维方式,走向辐射式的思考,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寓言在逆向思维方向比其它文体更具有优势。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发现。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寓言,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寓意,变换分析的立脚点和角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教学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与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避免上成纯知识传授课或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两则寓言可以联系起来思考。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待好事与坏事,两则寓言都是根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联系起来思考更有启发性。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趣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作家严文井对寓言的生动描述导入,可由说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导入,还可由《人生寓言》的故事情节或写作背景导入,或由作者周国平的相关资料导入,或由有关“幸与不幸”的名言警句导入。无论那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交流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一则是调动学生平时的语文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走近寓言;二是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积累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三是初步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为下面走进《人生寓言》进行多角度解读作好铺垫。过程中,始终不离开一个字:读。首先是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其次是品读,《白兔与月亮》用词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在读中揣摩品味。《落难的王子》构思巧妙,值得揣摩,可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探究、形成争辩,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智慧火花,不断地创造发现,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章的寓意。在这一环节中同样要注重学法指导。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将课堂的学习热情保留到课后,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运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让学生用阅读寓言的办法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不断增强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实录】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师: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缘,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2、师: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克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萧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箭三雕: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1、师: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狐假虎威、东施效颦。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2、生3: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东施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3、师:作家严文井曾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东施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意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1、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1: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2、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你认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生2:复述语言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而且忠实于原文。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3、师: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4、师: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

生5: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5、师: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6、师: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生9: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7、师: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生10:我认为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因为白兔一则没有能力去保卫财富,生怕别人抢去偷去;二则有了私欲之心便不会真正拥有。所以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有没有私欲。

(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11:我不赞成。白兔得到月亮后如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就不会产生得失之患。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常心。

(生点头,长时间鼓掌。)

(点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形成争辩,第一次进行多角度地解读。)

8、师:刚才同学们思想两相砥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阅读本身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在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

(点评:师生同读同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重新解读寓意。)

生12:我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不过,现在我对前半句话又发生了疑问:“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就一定不幸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请大家带着这一新的问题用读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读《苦难的王子》。

(点评:第二次多角度解读,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生发出新的问题。自然导入第二则寓言。)

9、生自读《苦难的王子》:

师:下面请以四人学习小组交流你的读书收获。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

生13:这个寓言讲述的是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从这一故事中我们悟出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二是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

生14:我们这一组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边得将坚强起来”。

(点评:由“学会”走向“会学”。)

10、师:正所谓“保荐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有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你会唱吗?

生1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师:这样的才是真心英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生16: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生17: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18: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里了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点评:外联生活,三次强调课外积累。)

11、师:大家所举事例很有说服力。真可惜,我现在不是处于逆境,所以我成不了名人。说到此,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9:我又有了新的问题:是不是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到厄运的人又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师:你说出了我的困惑。谁帮我解答?

生20:落难之后不一定能战胜脆弱,也有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的。要培养坚韧的意志,我们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比如长跑,并非厄运,但需坚韧的意志,是可锻炼人的。还有遇到了难题,要静下心来攻克学习上的堡垒,又何尝不需要坚韧的意志?

(点评:学生自己质疑探究,第三次多角度解读。)

师:体会深刻。通过大家的讨论,现在再看萧伯纳的那句名言“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21:“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也未必是一种不幸。

(点评:温故而知新。第四次多角度解读,又翻新意。)

12、师:人的一生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如何面对人声中的幸与不幸,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定会正确对待。请你说一条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俗语以自勉。

生2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冰心

生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生2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生25: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英国谚语》

生26: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点评:四次强调课外积累,交流名言,勉励自己。)

13、师:是啊,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如果单从占有的角度看,“没有得到”的失意痛苦和“已得到”的患得患失都是不幸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创造、审美的角度来看这“未得”与“已得”,是否别有一番情趣呢?下面请你将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进行改写,然后送给你的朋友。

生27: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追求、去创造;而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待你去回味、去珍惜。

(点评:第五次多角度解读,创造性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得以体现。)

四、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师: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魔袋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像一座桥梁,带领我们渡到彼岸;寓言还像一把钥匙,引着你走进神奇的世界。如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东西,请大家课后去阅读周国平的另三则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寓言《孪生兄弟》、《执迷者悟》、《抉择》吧。

(点评:运用“留白”作为结尾,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更广阔的阅读和创造的空间留给了课外。)

【教学反思】

1、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尤其不要忘记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本体,从寓言中我们可以读出许多的“自我”来,因为“寓言说的就是你呀。”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所在。

2、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不应局限于教参上提供的一种寓意。寓言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使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

3、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就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寓言连串起来进行教学,因为两则寓言本身就是根据辨证逻辑而成的,不宜分篇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查看更多
【《人生寓言》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5441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