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直面人生”单元, “问题探讨”的教学要求。本文居于第二板块“直面人生·真的猛士”,文体上属于记叙性的杂文。本文的学习上有难度,主要是语言含义的理解,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字词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上,其次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继续学习对作品的理解和探讨,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格。
目标要求:
1、 理解词句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2、 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朗读体悟并背诵部分警句;
4、 人文教育——追求真理,崇尚正义。
教时:4教时
第1教时
教学要点:介绍相关常识,朗读,整体认识。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文的学习要求(重点为目标的1、2两点)
二、简介相关背景
1、“三一八”惨案
除课文注解,补充: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及其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作者在文中写刘和珍的“微笑”“温和”也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污蔑),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在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的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责当然不在于开枪杀人者”在这样一种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乌烟瘴气的背景下,鲁迅先生怒不可遏写下了本文。
2、段其瑞执政府
除课文注解,补充:奉系军阀头领,一介武夫。“三一八”后不多天便被赶下台。
3、刘和珍
除课文注解,补充:14岁父病故,家境贫寒。1918年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编辑。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3年考入北京女师大,任学生自治会主席。1926年3月18 日不顾患病,组织参加游行,遇害。
三、朗读
1、 提示
记念——纪念,那里——哪里,罢——吧,那时通用,现在不通用。寥(liáo)落 菲(fěi)薄(bó) 桀(jié)骜(aò) 租(zū)赁(lìn) 噩耗 惮(dàn) 喋(dié)血 尸骸(hái) 攒(cuán)射 杀戮(戳穿) 浸(jìn)渍(zì) 绯(fēi)红 殒身不恤(yǔn)
2、 朗读全文
3、 齐读精彩段落(真的猛士……)(惨象……)
四、作业
第2、3教时
要点:理解词句含义
过程:
一、和同学讨论理解,探讨下列词句的含义
1、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吧,如何理解“有始无终”
(鲁迅编过很多期刊,因为思想内容不合统治阶级的口味,多被查封。这里是故意这样说。)
2、 第二部分两次出现“却只能如此而已”,其含义是:
(表现对反动派的刻骨仇恨,对凶杀得不到惩办内心克制不住的愤怒。)
3、第一、二部分两次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话中含义是 :
(强调悲愤难忍,一要以笔为武器向反动派宣战,二要提醒那些忘却者。)
4、 作者在文章中反复说了这样的话:“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那里还有什么言语”,“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些话该如何理解?
(这是愤怒到极点,悲痛到极点,而说不出话的表示)
“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它们”指什么?
(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这” 指什么?“后死者” 指什么?
(文章。参加斗争,随时准备牺牲的人,也包含作者。)
5、 “真的猛士”,“猛士”指什么人 (那些活着的有为志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疑问的形式感叹的语气,赞扬有为志士的斗争精神和人生价值。)
6、 理解“学生云者”: (学生就是学生) 理解“苟活到现在的我”:
(这是鲁迅先生严于律己的说法。)
7、 “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理解“武将”:
(反语,嘲讽)
理解下文的“偏安”、“引退”:
(修辞手法“降用”,常产生幽默的效果。)
8、文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温和”,有何用意?
(突出善良、柔弱的形象;反衬统治者的凶残;斥穿“暴徒”的污蔑。)
9、“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中国人”指:
(特指以统治阶级为主体的不善之辈)
这段中还有“居然”“竟……怀疑”“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其含义是:
(突出意外,强调反动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10、 “惨象,……灭亡”,请分析这里语言的精彩和情感思想的深邃:
(语句整散结合,铿锵有力,情感强烈,思想深邃用选择关系的句子,展示两种不同的结果,暗示人们的觉醒。)
11、 第五部分详写中弹死亡过程,其用意是:
(揭露反动派的凶残,摆出铁证。)
12、“当三个女子……抹杀了”,“这”指代什么?
(有两种理解:1、三个女子的从容不迫;2、军人攒射,下文就是反语了)
“武功”、“伟绩”如何理解?
(反语。)
这个议论语段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三一八惨案史无前例。)
1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请分析加线的词语或短语的含义。
(“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一小块”比喻历史的进步,“其中”指上文付出代价的进步)
14、“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句话的主语是:
(事实。)
这句话的含义是
(高度评价她们的献身精神。)
第4教时
要点:整体理解、背诵精彩语段
过程:
一、整体理解,和同学探讨以下问题
1、 本文写了刘和珍那些材料?
(1、生活艰难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2、在女师大风潮中,“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3、女师大复校后,“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2、 文章并未写生平,只记述了几次交往印象,这可看出人物记述不是本文的重心,重心应是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也是本文的线索,请分析。
(悲愤的感情线索——1、对烈士的痛悼;2、对反动派的仇恨和揭露。)
3、 开头未从刘和珍介绍写起,而从追悼会写起,为什么这样安排?
(服从表达强烈感情需要出发。)
4、 请从文中选出一句话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2、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5、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6、既然有了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7、意义就在此罢。)
5、将上文归并一下,为几个部分?
(1、2、3:痛悼;4、5:揭露;6、7:意义。)
二、背诵精彩语段
三、作业